粉刺是多发于面部,以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有时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为特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亦可发于胸背上部,多见于青春期男女,发育期过后大都自然痊愈或减轻。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寻常性痤疮。
病因病机
辨证要点
1.发病特点多发于青春发育期的男女。常发于颜面、上胸和肩、背等皮脂发达的部位。自觉轻微瘙痒或疼痛,病程缠绵,此起彼伏,新疹不断继发,有的可迁延数年或十余年,青春期后可逐渐痊愈。
2.辨经络肺主皮毛,属太阴,多气少血;阳明历于面,多气多血,其中的胃经下行过胸;太阳主表,膀胱经布于背部,故粉刺多与太阴、阳明、太阳经脉及相应脏腑失调有关。
·分证论治
·肺经风热
[症状]
丘疹色红,或有痒痛,多发于颜面、胸背的上部,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
清肺泻热,祛风止痒。以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穴为主。
[处方]
合谷、曲池、尺泽、大椎、肺俞、委中。
[随证配穴]
兼咽喉肿痛者,加少商点刺出血。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
[方义]
肺经与大肠经为表里经,颜面乃阳明经之分野,故取合谷、曲池疏风清热解表,以除肌肤之郁热。胸为肺经所布,故取尺泽配肺俞,以宣泻肺经郁热。背为足太阳经、督脉之所过,故取大椎、委中透达督脉、太阳经之郁热。
·湿热蕴结
[症状]
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伴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利湿热,通腑泻热。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穴为主。
[处方]
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内庭。
[随证配穴]
伴便秘者,加天枢、支沟。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
[方义]
肺经与大肠经相表里,合谷配曲池能疏泄肌肤之郁热,清利湿热。合治内府,荥主身热,取胃之下合穴足三里、荥穴内庭,通腑泻热。三阴交、血海清热凉血,运脾化湿。
·痰湿凝结
[症状]
皮疹以脓疱、结节、囊肿、疤痕等多种损害为主,或伴有纳呆、便溏,舌淡,
苔腻,脉滑。
[治法]
健脾利湿,化痰散结,兼以清热。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穴为主。
[处方]
脾俞、丰隆、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随证配穴]
伴纳呆便溏者,加中脘、天枢。若脓疱甚者,加膈俞、大椎点刺出血及拔火罐。
[刺灸方法]
针用补泻兼施法。
[方义]
脾俞、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以健脾和胃,利湿化痰。丰隆、合谷用泻法,以行气化痰散结。三阴交用泻法,既可利湿清热,又有活血化瘀散结。
其他疗法
1.耳针:肺、神门、内分泌、交感、皮质下、肾上腺、缘中、面颊。每次选2~3穴,用强刺激,留针10~20分钟,或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
2.挑治:在胸1~12旁开0.5~3.0寸的范围内,寻找阳性反应点,用三棱针挑刺,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使之出血少许。隔日1次。
按语
1.针灸治疗粉刺疗效较好。
2.严禁用手挤压皮疹,以免引起继发感染,遗留疤痕,有碍美容。
3.本病以脂溢性为多,治疗期间禁用化妆品及外擦膏剂。宜用温水硫磺肥皂洗面,以减少油脂附着面部,堵塞毛孔。
4.不食或少食辛辣、油腻及糖类食品,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Originally posted 2017-02-06 21: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