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中医针灸治疗辨证穴位处方方义

《扶阳医学中成药应用调理常见病》课程介绍

  1.外感咳嗽
  ⑴风寒证
  外感风寒咳嗽成,外关合谷解肌灵;
  肺俞列缺能清肃,宣肺祛邪咳便宁。
  主症:症见咳嗽声重,咽喉作痒,咳痰稀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形寒无汗,肢体酸楚,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散风寒,宣肺止咳。
  处方:外关、合谷、肺俞、列缺。
  方义:列缺、肺俞宣通肺气,疏风利咽;合谷、外关解肌祛邪。合用可以疏解风寒,宣肺止咳。
  随症选穴:头痛可加风池、上星。
  灸法:肺俞、大椎、膏肓、定喘行温以及灸。
  (2)风热证
  风热咳时祛外风,大椎合以曲池功;
  肺俞尺泽能清肺,气顺痰消咳也松。
  主症:症见咳痰黏稠,身热头痛,汗出恶风,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利肺止咳。
  处方:大椎、曲池、肺俞、尺泽。
  方义:尺泽配肺俞泻肺化痰,大椎、曲池解表清热,肺气平顺而咳嗽可止。
  随症选穴:咽喉痛可加少商点刺出血;汗拂逆出加合谷。
  2。内伤咳嗽
  ⑴痰湿阻肺
  湿痰侵肺咳痰多,益肺健脾治可瘥;
  肺脾二俞偕太白,丰隆合谷太渊以及。
  主症:咳嗽黏痰,胸脘作闷,神疲纳差,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化湿,理肺消痰。
  处方:肺俞、脾俞、太白、丰隆、合谷、太渊。
  方义:肺之原穴太渊,能清热宣肺;脾之原穴太白,能理气化湿;肺俞、脾俞同用,健脾化湿而清肺器;丰隆、合谷同用,祛痰浊以及胃气而杜生痰之源,标本同治,痰咳自愈。
  随症选穴:胸脘痞闷可加足三里、内关;咳嗽兼喘加定喘。
  灸法:足三里、丰隆、肺俞、脾俞行温以及灸。
  (2)肝火犯肺
  木火刑金咳少痰,宜清肺脏亦清肝;
  太冲尺泽消痰火,肝肺两俞经渠安。
  主症:肝火烁肺,气逆咳嗽,痰少质黏,引胁作痛,口苦咽干,苔黄少津,脉弦数。治法:平肝降火,清肺化痰。
  处方:太冲、尺泽、肝俞、肺俞、经渠。
  方义:太冲配肝俞,平肝降火;经渠配肺俞,清肺化痰;合尺泽清肃肺气而治咳。
  随症选穴:肝火盛加行间,咳血加孔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