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条伤寒论原文
guanli 发布于 2019-08-31
一、太阳病上:第1-11条 1、(宋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宋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宋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4、(宋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
guanli 发布于 2019-08-31
一、太阳病上:第1-11条 1、(宋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宋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宋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4、(宋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
guanli 发布于 2019-08-31
现在临床上有些医者并不重视押手,然而押手又是非常重要的。《难经·七十八难》:“然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这里强调了押手即非持针手的重要作用,并用于作为评判是否“知为针”的标准,足以证明对押手的重视。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押手的重要性。 一、押手在针刺前的作用 1.定...
guanli 发布于 2019-08-30
1.输刺 这种针刺治疗方法用于五脏有病时,腧指四肢荥穴和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五脏俞穴,就是心腧、肺腧、肝腧、脾腧、肾腧,用以治五脏疾病。由于这种针刺法是刺特定的腧穴,故称之为腧刺,李氏在临床上对结石性胆囊炎的疼痛,针刺胆腧穴针感可直达病所,即能止痛,故《灵枢·官针篇》曰:“腧刺者...
guanli 发布于 2019-08-29
admin 发布于 2019-08-19
今天跟大家分享这篇文章之前,潇湘君先说几句。中华再崛起,艾灸正复兴,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艾灸的好,重新捡拾起祖宗沿用了几千年的艾灸方法来治疗疾病。但是,太多人连最基础的艾灸知识都不懂,比如艾灸的穴位,艾灸到底该灸哪里。其实,在很多书籍中,不管古今,都有讲到艾灸的配穴,都有罗列相关...
guanli 发布于 2019-08-17
《经络医学概论》阐述症候结构的特性时,其中一个重要特性叫作症候结构的关联性”,具体来说,主要指症候结构关联思者的病位、病性、病程。现在咱们借助几个医案,就来看一下症候结构的关联性。所用的医案,来自王居易老师的《王居易针灸医案讲习录》, 在141页至153页,是7个头 ...
guanli 发布于 2019-08-17
简要而言,强调症候结构,意味着面对患者的时候,仅仅了解症候还不 行,还必须分析把握症候的结构关系。患者来了,他表现出一群症候(可 能有十几种) , 其中有两三个症候特别痛苦、特别突出,于是有的医生根 据这两三个突出的症候就要开方用药或者施以针灸,这样不行。 你得理解这群症候的结构...
guanli 发布于 2019-08-17
为了配合梁亚奇老师讲症候结构,小编找来了王居易老师谈研究中医症候的一篇文 章,摘录了其中的部分内容,供大家参考。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医的症候资料数量很多,但比较分散,内容很丰富, 但不够系统。因此,研究中医症候首先要建立一定的研究方法、确立-些基本 的研究命题。 关于症候概念...
guanli 发布于 2019-08-17
症候结构在《经络医学概论》的第五章,是分成三节来阐述的:第一节讲 了症候和症候结构的不同含义,以及症候结构的特性;第二节讲了症候分 析的思维要点,就是说在临床的时候,怎么去收集、分析、判断患者的症 候和症候结构;第三节是很多表格和列表,足有12页,是常见病症的症候 结构。 那么从...
guanli 发布于 2019-08-17
这是王红民老师在跟师过程中,对经络医学理论若干问题的认识1刊发时有出减。 明了气化理解经络功能 要正确理解经络”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本质,需要了解古人对人体生命 现象的认识过程、对脏腑经络体系及气血运行规律的整体论述。既需要对人体生理 病理规律的微观剖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