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如何入门.六经辨证口诀和总结. 中医六经辨证常用吗 ?六经辨证的技巧
5中医诊断时,首先会辨别疾病属外感或是内伤性质。外感病指感染各种外源性病邪而引起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往往由表入里,疾病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与变化规律。治疗重点为祛除病邪,与内伤病以扶助正气的方式有很大分别。 张仲景(150~219AD) 后世医家将外感病分为伤寒与温病两大类。根据中医...
阅读(42)
中医诊断时,首先会辨别疾病属外感或是内伤性质。外感病指感染各种外源性病邪而引起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往往由表入里,疾病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与变化规律。治疗重点为祛除病邪,与内伤病以扶助正气的方式有很大分别。 张仲景(150~219AD) 后世医家将外感病分为伤寒与温病两大类。根据中医...
阅读(42)
人体经络系统内联臟腑,外繫肌肉骨节,沟通内部与体表各处,使人体臟腑、组织、骨骼等形成一个整体。而在其中流动的气血,使人体各种功能活动保持协调一致。有关十二经脉详情请参考”十二经脉”。 针灸治疗 当外邪侵入人体,可循经络逐渐传入内部臟腑;相反臟腑的病变,也会...
阅读(37)
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四对性质相反的証候;是医师诊症时,对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并初步概括的基本纲领。一般来说,各种疾病証候都有某些共性,病变位置的深浅有表里之分;基本性质可分为寒与热;邪正斗争反映实虚关系;病証类别又可归属阳或阴两大类。因此,儘管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极为複杂...
阅读(38)
温法和清法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治法。温是温热的意思,而清则是清凉的意思。温法当然就是用来治疗寒证的,而清法就是用来治疗热证的了。 寒证指寒邪侵犯人体或人体自身阳气衰弱而产生的以畏寒喜暖、脏腑机能衰退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根据疾病部位的不同,寒证又可以分为表寒证和里寒证。其中表寒证多因...
阅读(38)
和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和解、调和的手段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不像汗、吐、下三法这样以祛邪为特性,而是通过改变人体正气与外界邪气的对比关系或是调整人体各脏腑之间功能强弱的对比关系来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因此,和法就像是排忧解难的和事佬,能使人体在正邪对抗以及脏腑运转中获得一个...
阅读(35)
吐法是通过药物以及外界刺激,使人体产生呕吐,以去除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内经》中就有“其高者,因而越之”这样的论述。这句话的意思是,病邪侵入人体内部,如果所在的部位较高(胃脘以上),那我们就可以采用发越、涌吐的办法来进行治疗。这句话也大...
阅读(39)
汤头,在中医学上也称为方剂,是多种中药的有机组合,它的最终目的就是纠正人体内在的平衡失调。我们知道,每一种疾病对人体造成的平衡破坏都是多方面、多环节的,比如说风寒邪气侵袭人体,既能造成人体汗孔开合障碍,又会导致血脉收缩、鼻窍闭塞、肺气不宣等病理变化,在对药物进行配伍组成汤头的时候...
阅读(61)
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我们己经取得了详细的疾病外在表现和征象,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外在表现和征象与人体内部的动态平衡情况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对疾病的诊断,这个过程在中医上称为“辨证”。 什么是“证”?“证”不同于“症”,“症”是症状,而“证”则是各种症状所反映出来的人体...
阅读(38)
人体的五官是感知外界事物的主要器官,中医就是充分利用了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来获取疾病的各种外在征象。前面讲的望诊,包括对舌的观察,都是通过视觉手段来达到获取疾病信息的目的。在这一章里,我们则要来讲如何通过听觉和嗅觉手段来获取疾病信息。由于听和嗅在古文中都可以用“闻”来表示,所以...
阅读(32)
在上一章中,我们已经初步接触了“痰饮”的概念。由于人体脾的运化水湿功能下降,或水液在体内的循环、排泄过程中遇到障碍,水液就不能正常滋润人体,反而会在体内形成异常的积聚,成为一种病理物质。这种异常积聚的水液,中医就将它称为“痰饮”。其中秽浊、黏滞、稠厚的部分,叫作“痰”,另外清稀、...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