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西医的病,中医的证,舍证从病,舍病从证

西医的病,中医的证,舍证从病,舍病从证
西医的病常常能反映疾病全过程的病理变化总体属性,而中医的证则常常反映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本质,疾病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不同,治疗的着重点也有不同,所以有时随证治之,也有时随病治之,即舍病从证,或舍证从病。

何晓晖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将疗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病人往往有脘腹胀闷、纳呆食少等诸多症状,此时舍病从证,而根据病人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治,经过大约1个月的治疗后,病人的主要症状得以缓解。

第二阶段采用病证结合,一方面继续消除症状,另一方面针对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本质治疗,大约需要1个月时间,病人的症状基本消失。

第三阶段病人已无不适症状,处于无证可辨的状态,此时则舍证从病,逆转病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Hp感染导致胃黏膜炎症、腺体萎缩、胃黏膜变薄、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等,Hp感染多为湿热内恋,腺体萎缩和黏膜变薄多为气阴亏虚,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多为胃络瘀滞,据此基本病机,采用健脾益气、养阴益胃、清热化湿、理气活血、化瘀抗化等方法治疗,以润养萎缩的胃黏膜腺体,改善病灶血液运行,消除炎性细胞浸润,促进病理性组织向正常方向逆转。

如此病证从舍之结合,取得了确切的疗效,并形成了鲜明的治疗特色。

本文摘自《何晓晖论治脾胃病》

好书推荐

本书全面总结了何晓晖教授的脾胃病学术思想,详细介绍了何晓晖他其治疗唇口病、食管病、胃病、肠病及肝胆病的临床经验。

全书以中医理论为主导,以临证心得为主题,以提高疗效为主线,以临床病案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结合,继承与发扬并举,承前启后,推陈出新,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及临床参考意义,对读者提高脾胃病诊治水平颇有裨益。

本书创立胃质学说、肠质学说,发挥《内经》“脾营学说”和“胃主五窍”理论;创建“辨病-辨证-辨体-辨时”四位一体的脾胃病治疗新模式和“脾胃病治疗衡法”;效法经方,汲取时方,融入新识,创制系列脾胃病治疗新方。

作者简介

何晓晖,男,江西东乡人,1952年5月生。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1971年抚州卫校毕业,1978年上海中医学院毕业,1983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下同)结业。从事中医工作47年。

长期坚持中医临床,精于内妇儿科疾病治疗,擅长治疗脾胃病,尤其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食道反流病、溃疡性结肠炎、胃肠肿瘤等难治病的经验丰富,誉满江西内外。

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首批江西省名中医,首批江西省国医名师。全国第三、四、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江西中医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等。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先进工作者、江西省中医先进个人、江西省卫生科技先进工作者、抚州市拔尖人才、抚州市科技标兵等称号,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主编著作和全国教材12部,发表学术论文120篇。参加973课题2项,主持省部级课题6项,获奖3项;获发明专利3项。

END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何晓晖论治脾胃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何晓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图片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你扎针的时候,为啥患者直喊疼??!!

名医详解长寿之穴——关元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1009003号-1职业技能证书报考.情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