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中西哲学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与天人对立

中西哲学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与天人对立
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古今中外哲学所关心的基本问题,而中国哲学在诸多天人关系中,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最终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质,并对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各层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作为宇宙观照的自然观,“天”是化生万物的本源,人是天工造化之物,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整一、协调、有机的联系,人与自然万物同是天造之物,禀一脉之气生,故人能与天地万物相贯通。

其次,作为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天”指认识对象、客体,人指认识主体,天人合一则指认识主客体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的一体关系。这样势必导致主体的认识活动或者将个人经验觉悟合理外推,与外在事物融为一体;或者向心内求,将客体纳入主观内心。前者可称为客观的认识态度,后者则为主观的认识态度。

第三,作为社会观照的社会观,“天”是人格化的、有德性的实体,它是一切社会法则和价值的来源,天人合一是指天道法则与社会法则、天道模式与社会模式的一体性,即天道与人道的一致,是人道对天道的遵从。
第四,作为对神秘力量探测的宗教观,“天”是人事不能及,无能为力之事的终极原因,是“天命”“命数”“命运”,天人合一就是说天主宰着人事的成败,而人能以至诚求得神助,天人是共运的关系。

在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天地自始就不是机械性、物质性的,而是一种生化的过程,充满着洋溢着活泼泼的生命,诚如《易传》所云:“天地之大德曰生。”朱熹也说:“天地以生物为心。”天地既为生命体,则其与人为生命体,就无本质上的差异。这是天人合一论的第一个条件。

其次,天地不但洋溢着生命,而且也充满着价值,例如《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乐记》云:“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天地既充满价值,则其与能实现价值之人,就无本质上的差异,人法天就是效法天地所呈现的伟大价值。这是天人合一论的第二个条件。

第三,天人合一中的人心,是以仁来界定的,仁以感通为其本性,所以人心在原则上是能与宇宙万物相感相通的。心不但能知天道,而且天地万物,根本就不能外于心而存在——这是绝对唯心论的观点。例如庄子说:“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陆象山云:“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王阳明曰:“天地万物俱在我的发用流行中,何尝有一物超于良知之外,能作得障碍。”“心无体,以天地万物之感应为体。”人心既能与天地万物由感通而为一,在这样的心论中,天人合一,实是必然的归结。天人对立

西方文化中也出现过早期人类与自然混沌一体的通灵认识,但在它逐步进入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对自然的认识与驾驭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便由简单地适应、依赖变为积极的利用、改造的进攻性关系,像古希腊罗马人较为彻底地以奴隶制扫荡了原始氏族社会的遗迹那样,他们也较为彻底地扫荡了原始思维,创立了人与自然分离的哲学认识,即由原始混沌、物我相通的朦胧联系走向物我分离、主客对立的二元世界。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文化一开始就表现出控制与征服自然的强烈欲望,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是整个西方文化突出的特征。

如《圣经创世纪》说:“凡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都必惊恐、惧怕你们;连地上一切的昆虫并海里一切的鱼,都交付你们的手,凡活着的动物,都可以做你们的食物,这一切我都赐给你们,如蔬菜一样。”
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亨利托马斯布克尔在《英国文明史》中说:“全部文明的进程是以精神法则战胜自然法则——人战胜自然为标志的。”征服自然必以认识自然为基础,于是科学理论、实用技术即使在神学盛行时期也作为认识上帝、征服自然的有力武器备受西方文化重视。

物我二分在认识论上表现为主客体的对立二分。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就结束了人类儿童时期的主客混体状态,他发现了人在认识活动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提出人“是一切存在者存在的尺度,是一切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主客体的二元对立成了西方哲学思维的基本前提,构成了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等二元对立的哲学范畴。

主客对立的逻辑前提导致了一个分裂的宇宙,由此西方人建立起无数对立的范畴: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与社会,人与神,灵与肉,有限与无限;主体与客体,实体与属性,质料与形式;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理性与经验,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

西方文化正是认定事物内部、外部的矛盾冲突促成了事物的发展,所以宇宙世界、人类社会才如此充满生机活力,永不止息地运动。同时,与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相伴随的二值判断的价值观,容易将事物对立的性质绝对化、简单化,形成非此即彼的正负对错分析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本文节选自《中医学的科学文化研究》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中医学的科学文化研究》,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文化与科学是中医学产生与发展的两翼,与中医学有着纷繁复杂的关系。本书围绕文化基因、太极图说、数之妙用、经验之果、实验之维、经学思维、杂气之说、辨证论治、三辨论治、艰难历程、呼唤理性、振兴之路等12个专题,就中医学有关发生、演变、发展、特征等问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文化与科学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评述。
本书可作为中医专业学生及中医临床、科研、教学人员提高理论与临床水平的重要参考书,也可供学习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员参考。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中医学的科学文化研究》,主编:邢玉瑞。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建党百年,中医药发生的那些大事,今日起连载!

● 新书资讯 | 中医藏象学说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点,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1009003号-1职业技能证书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