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止咳妙方
#那些事#医案故事
通常而言,没有一方可以通治百病,即使退而求其次,一方通治一类疾病也几乎做不到。
因为疾病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执死方治活人”从古到今都是医家大忌。
老先生们无不反复提点我们,临证用方,万不能刻舟求剑。
故而不要看了文章标题,产生什么误会,以为有什么一招鲜的妙法。
方再精妙,也要用的合理得体,才能体现方的价值。
从辨证的眼光说来,方无高下,对证则灵。
好了,进入正题,我们开始讲故事。
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有位名医叫程钟龄,是安徽歙县人。
因为幼年多病,故立志学医,聪明颖悟,精勤不倦,博及医源,医术精湛,所以在当时声名显赫。
在他家附近的山坡上,有着程家的祖坟。
阴宅有阴宅的格局,上下左右也都挨着邻居。在程家祖坟侧方的坟群是当地的一户土豪富绅的“豪宅”。
“豪宅”周围种了很多很有年头的柏树,经年日久,有些粗壮的横枝就顶过界了,穿近了程家的一处坟内,眼看着棺椁就要半露。
程钟龄故而上门到富绅家与主事人协商,想解决问题。
可是富绅傲慢无礼,并不愿意给程钟龄行行方便。
程钟龄气愤不平,干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直接上山,锯断了影响自家祖坟的古柏。
富绅知道后带着家丁就去找程钟龄寻事,并起了冲突而动起手脚。
广大邻里多有受惠于程钟龄妙手回春的医术,起死回生的也不在少数,远近周边无不对程家感恩戴德。
有不少壮小伙子挺身而出,保护程钟龄,与富绅的凶恶家丁缠斗,结果有一个家丁被打死了,出了人命官司。
受此事牵连,程钟龄被捕入狱。
富绅呢是手眼通天的人物,正想着趁此机会,好将程钟龄置于死地。
候审期间,程钟龄听闻消息,这个案子可能要重判,他也愁苦的无计可施。
案子迟迟也没有审理定案,程钟龄也被关了不少时日,因为医名远播,医德人品,素来受人敬仰。所以虽然身困囹圄,但牢头狱卒们对他很尊敬。处在这般境地里,已经算是受到最人道的对待了。
在这期间,听闻狱卒们谈论巡抚大人母亲病患咳嗽,大半年都不愈,请了诸多名医都治不好。大家都在热烈的讨论发言,说一个咳嗽怎么把老夫人折腾的半死不活的,老也治不好,真是太奇怪了。
程钟龄得到这个消息,寻思着剑走偏锋,贿赂了牢头,让牢头乘机会打点臬司大人。
臬司大人也素闻程钟龄医术超群,如果带着程钟龄能医好巡抚大人的老母,也算是大功一件,马屁正香不是!
臬司大人受了程钟龄的好处,竟然胆大包天的真敢让在押的嫌疑犯程钟龄私自出诊。
用个假名字,脱了囚服换身体面长衫,和臬司大人一起出诊来了。
两位大人宾主落座,寒暄几句,就进入正题。
程钟龄进了内室,给老夫人瞧病了。
老夫人是哪些个症状呢?
形体偏瘦,显干瘪,面色暗黄,肤质偏干而暗,语声略轻,言语间气稍短促。喉咙作痒,痒了就急急咳几声,有时说话说的急些了,也会咽痒咳嗽。时不时有少量的痰,色白不黄,也不稠。有时咳些痰有时没有。夜间咽干,醒了会喝口水润喉,白天尚可。不耐饥饿,稍饿便觉胃中空,伴隐隐痛,按揉稍缓解。舌淡红,略胖大,稍有齿痕,舌边略有薄腻苔,舌心反而苔少,显少津,舌心有些细碎的裂纹。脉象弦细缓,寸略浮,久按力度稍欠。
翻看些之前医师的处方,防风、柴胡、葛根之类外散的处方,香苏散之类的套方,止咳化痰类的诸如二陈三子等方。
再详细询问一下老夫人从最初发病至今的前因始末,以及她自年轻以来素来的体质状况。
在明清时期给达官显贵诊病,是要写详细脉案的,并在当场对患者的发病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作出合理解释的。
在《清代三家医案合编》中的《何书田医案》中有诸多诊治当时巡抚道台的医案,对整个疾病前因始末的分析,病因病位病机的论述,都非常详尽。
这种医案非常特殊显眼,与书中的其他医案体例大相径庭,详略也大为不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买来看看。
故而程钟龄诊察过后,按例,要当场给巡抚大人,从头到底详细说一下老夫人缘何起病,患病过程中经历了那些变化,为什么目前尚不能痊愈等等问题。
这种过程如同上级对下级一般,所以《内经》讲足以治群僚,不足治王侯。可见类似御医这类高阶医师,非常难当的。
程钟龄就与巡抚大人缓缓道来,大致意思如下:
判断老夫人她本身体质略有气阴两虚,半年前因伤风感冒,用药发散太过,耗气伤阴,用药的病位不够准确,所以风邪残留,气阴不足又有所加重,略兼些内生痰湿。
而风邪残留在手太阴肺经之表营分,之前的医师有的用药散风太重,因为体虚不耐风,用药时虽然风邪外散了,可是本就气阴不足,耗散太过,气阴更为不足,风即速去速回,所以病证留恋不止。
有的医师用药虽然轻巧,没有大刀阔斧的猛力蛮干,但用药走气分,没有走营分,用药点位擦肩而过,所以徒然耗气,而病不能缓解。
有的医师疏风解表,用药没有走太阴经,用药虽多而不在关键点位上。
诸如此类,都没有抓住病因、病位、病机的关键要点。所以一个体虚感冒后的后遗症,可以迁延日久。
最后程钟龄陈述他的治疗方案:
老夫人素体气阴两虚,所以处方要考虑体虚受感这个关键因素,用方要注意托补气阴这个关键点位,另外太阴营分风邪长期残留,所以疏风仍然是正治,但用药要准确,不能繁杂,要轻柔不能刚猛。此外少量的痰湿也一直存留于呼吸道,化痰药需要适当运用。
巡抚大人听完,点了点头说道:“烦请先生赐方。”
笔墨早就备好,程钟龄挥笔书道:
荆芥 白前 紫苑 百部
桔梗 陈皮 甘草 人参
麦冬 南沙参
写完处方,把笔放下,巡抚大人又问道:“先生看来,老夫人该先服用几贴妥当?”
程钟龄回大人话说:“依在下的经验,大约服用十天,咳嗽能止。但老夫人素体亏虚,止咳后当调摄体质,方绝后患。”
巡抚大人道谢:“那还要烦请先生十日后再劳驾一往。”
十日后,程钟龄到巡抚大人府上给老夫人诊脉。服药六七日,即已基本不咳了。开了调理气阴的善后处方,刚落笔,程钟龄就跪在老夫人身前,讲述了自己吃官司的前因始末,希望老夫人能给帮个忙。
巡抚大人得知给老夫人看病的是名医程钟龄,虽有官司在身,但巡抚大人上心,知道整个事件中,邻居误伤家丁致死,而程钟龄本人论罪责尚是两可之间。
关押了这些时日,赔偿些银两,官司也就结案了。
程钟龄是清代名医,非常有水平的临床实战家,创制了不少传世名方,故事中的处方即是程钟龄自创的名方止嗽散(荆芥、白前、紫苑、百部、桔梗、陈皮、甘草),故事中是有加减运用的,并非原方。
我大学时期,我校的国医大师裘沛然教授来校作讲座,就非常推崇程钟龄的《医学心悟》,若不是极具临床实践的真功夫,是创制不出诸多极其实用绝妙好方的,比如本文描写的止嗽散、比如加味香苏散、比如定痫丸,月华丸等等。
在今天也有非常多的患者久咳不愈,临床上有不少咳嗽,即使不吃药,很多也慢慢会自愈,但也有一些,看了好多医师也不管用,中药西药用上一圈也不见好。
其实很多患者就如同故事中的老夫人,久治不愈,有非常多的患者因为感冒处理的不恰当,形成了后遗症,检查胸片CT,血常规等都没有什么异常,很多患者就被套了个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之类的诊断。其实其中绝大多数都不是,就是一个长期的感冒未治愈。
不要以为所有的感冒都会自愈,其实并不是,有些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隐患。
同样的疾病,就是可以轻重悬殊的,而且会治法迥异。
如果一厢情愿的刻舟求剑,2018年的爆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可以参考,作者的岳父,一个身强体壮的中年人,为什么一个流感,治了28天,花了上百万,结果还是挂了。而有些患者,什么药都没吃,没几天自己好了。
为什么很多新冠患者,轻微感染,很快痊愈,而武汉初期的风暴点武汉中心医院,好几位中青年医师,在年富力强的年纪,用了最好的设备,最好的药物,还是没有抢救过来。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看待疾病,除了疾病本身,此外患者的体质,基础疾病,患病过程中的治疗过程等等,都是应该要全面考虑的,方方面面都影响着疾病的进程。
中医学一直把这些问题看的很重。
中医有一个核心观点:疾病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所以,为什么同一个疾病的不同阶段,中医会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
聪明如你,应该能想明白吧?
END
▼往期精彩回顾▼
弱鸡的娃是如何形成的
谈谈过敏性鼻炎
水果觉得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