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揭开《伤寒论》的不传之秘,冠以“青龙”之名的经方究竟是为什么

揭开《伤寒论》的不传之秘,冠以“青龙”之名的经方究竟是为什么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中医的发展史深深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黄帝内经》就认为保养生命应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其中的“术数”一词,可谓包罗万象,既有易经方术,又有天文算法。
汉代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有四个经典方子的命名就十分考究,按照东南西北的不同方位代表的神兽来命名方子。
周易太极图记载左(东)青龙、右(西)白虎、前(南)朱雀、后(北)玄武。张仲景以此将自己创立的四个方子,按照各自治疗特性分别命名为青龙汤,白虎汤,朱雀汤,玄武汤。今天我就为大家来自己介绍一下“青龙汤”。

青龙,是代表东方的神兽,东方在四季对应春季,五行属木,而木有生发的特性。青龙汤的命名便是因为有很好的发散作用而命名。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青龙汤其实有两个——小青龙汤和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药物组成包括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等药物。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外寒里饮证。临床特征性表现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等。
外感风寒束表,人体卫阳被遏制,营阴郁滞,毛孔闭塞,引起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重等表现。平时体内有水饮停聚的人,一旦感受外邪而引内饮,就会出现水寒互博,内外相引,出现饮邪在体内流窜,水寒射肺,肺气不能正常肃降,所以咳喘痰涎清稀而量多。饮邪停聚在心下,阻滞了气的运动,则出现胸部痞闷,要是影响胃气,则干呕,水饮泛滥到皮肤,则出现身体水肿。

所以治疗起来、必须发散风寒和温化饮同时进行。方子中以麻黄、桂枝相须配伍为君药,增强发散风寒解表的作用,同时利用麻黄宣发肺气以止咳平喘,桂枝助阳化气以化气行水。干姜、细辛为臣药,两味药都有温肺化饮、发散风寒的作用,可帮助麻黄、桂枝解表、祛邪。
然而考虑到病人平素有痰饮,脾肺功能本就虚弱,要是单纯使用辛温发散的药物,容易耗伤肺气,所以佐药用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养营血。半夏燥湿化痰,同时和胃降逆止呕,也是作为佐药。炙甘草既是佐药也是使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等各种药物。这个药物搭配既可以发散风寒,又可以温化内饮。
大青龙汤,药物组成包括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等药物。有发汗解表、兼清郁热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临床特征性表现有: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亦治溢饮,见上述症状而兼喘咳面浮者。
这个病症也是由于风寒束表,人体卫阳被遏制,营阴郁滞,毛孔闭塞而引起的。但是和小青龙汤证不同是,小青龙汤证的病人是平素体有痰饮,而大青龙汤证的病人平素是阳性体质。所以,外感风寒,寒邪比较重,表气郁闭的也最厉害,导致阳气在体内郁而化热,出现热邪伤及津液,出现口渴、烦躁的症状。所以治疗起来既要发汗解表,同时要清宣体内的郁热。

方子用麻黄用量较大,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较强,特别是发汗的作用比麻黄汤还厉害,是全方的君药。桂枝辛温,解肌发汗,协助麻黄解表;石膏味辛甘、性寒,清里热并透郁热,和桂枝一起作为臣药。
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配合宣降上逆的肺气,是肺的气机运动恢复正常,生姜、大枣和胃的同时,还能调和营卫,帮助解表,增益汗液,是方子的佐药。方子的甘草用量其实也较大,益气和中,调和诸药,还可以防止石膏寒凉伤及胃气。多种药物一起使用可以达到内外同治的效果。
大小青龙汤,作为《伤寒杂病论》中的四大方之一,以它们都有很好的发散风寒的作用。但是治疗的情况略有不同,小青龙汤的病人平素多痰多湿,而大青龙汤的病人平素体质偏阳。
也是因为这个特点,后世医学家张秉成认为:“名小青龙,以龙为水族,大则兴云致作雨,飞腾宇宙之间,小则治水驱邪,潜隐波涛之内。”这样的解释更进一步说明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命名的内涵。
Hello,伙伴们
长按二维码就可以啦!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1009003号-1职业技能证书报考.情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