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有十二生肖,我们有十二专题,2020,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年轮中,有十二生肖;今年是鼠年,是十二生肖的开头。我们有十二专题,希望在十二生肖的开首之年,我们用十二个专题,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和传承中医。
1.古代名医专题中医药发展的几千年以来,古代名医对后世医家和人们影响巨大,他们的学术思想和文化底蕴,让人们不得不肃然起敬。在几千年以前,世界本无医药,神农氏冒着生命危险,以身试药,为中医药留下了第一部药典——《神农本草经》;黄帝、岐伯等医学团队,在没有任何医学基础的情况下,创立了中医药的发展的万世鸿基,留下了千年不衰的《黄帝内经》。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钱乙、刘河间、李东垣、张子和、朱丹溪、李时珍、龚廷贤、张景岳、傅青主、徐大椿、叶天士、黄元御、吴鞠通、王孟英、张锡纯、曹颖甫等医学家,无一不是仁心仁术的代表。关于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应该大力发掘,让他们留下来的医学宝库惠及苍生。正是:岐黄创医,生生不息;名医传承,星火永续。
2.经典名方专题中医的核心思想其实就是方剂。无论是由中药组成的,还是由穴位组成的,更或者是由多种方法联合组成的,只要是能够为治病落到实处的攻略,都是方剂。方剂是中医理法方药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中医只要理、法、药三项,那终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见,方剂在中医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当然,方剂里面又有一些详细划分,比如经方、时方、偏方、验方等等,各有千秋,各有特色。而作为经典名方,大多出自古代名医之手,而且是后世医家屡试不爽的良方,可以说是“方药济世传万年,道经千载更光辉”。
3.经典中医专题古往今来,中医药学一直秉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初心,默默无闻的为人类健康事业做着贡献。然而,中医古籍浩如烟海,隐藏在中医古籍中的巨大能量,仍然需要大力挖掘,不能让一些有着独到见解的中医经典成为“沧海遗珠”,更不能让一些中医典籍“明珠蒙尘”。传承和发扬经典中医,显得格外重要。
4.中药传承专题中药的起源和发展要早于中医的起源,自“神农尝百草”以来,中药才慢慢被人熟知。我们都知道方剂是中医药的核心,但是方剂如果缺少中药的参与,那也会顿时黯然失色。所以,对于中药的传承和发展,也是时不我待。对于中药的发展,自《神农本草经》以来,历代医家都对本草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但是毕竟典籍浩繁,需要梳理,方能被人们熟知和掌握。正所谓,“神农本草有真经,天地良药拯乾坤”,大力弘扬中药的精髓,对于中医药的发展大有裨益。
5.中华脉学专题在古代,中医诊病靠什么?他们没有X光,没有CT,没有心电图,没有核磁共振,那他们靠什么诊病?他们靠的是中医四诊。对于中医四诊来说,最为玄妙的莫过于脉诊。脉诊其实看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而且当你每一次“破境”,你都会有一些更为新颖更为深刻的体悟,尤其是高手的“蜕变”,往往会让你对它的认识“更上一楼层”。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近百年来的“西学东渐”,中医在脉诊这个方面逐渐没落。然而,作为中医常规四诊之一,岂能荒废?正如清代名医李延昰所说,“一肢废不成其为人,一诊缺不成其为医”,所以,脉诊必须得以传承。正是:“望闻问切,神圣工巧;三指之下,自有玄机。”
6.针灸推拿专题人们常常期待疾病“不药而愈”,而针灸推拿的确没有使用任何中药,但是也能治好病,这就是中医针灸的神奇魅力所在。善于运用中医针灸,的确可以让人不打针、不吃药,却能治好病。但是中医针灸推拿也并不是可以随意使用的,正如《幼科铁镜》中所说“用推即是用药,不明何可乱推”?而且中医针灸推拿都是实战型的,没有搞明白其中门道,还是不要擅自使用。有道是,“一根银针一双手,疑难杂症悄悄走”,可见中医针灸推拿暗藏着极大的能量,若能好好发掘,必能为人类健康带来福音。
7.现代名医专题随着近百年的“西学东渐”,中医药的发展可谓是饱经风霜、风雨兼程,但即便如此,依然诞生了很多名医。稍远一点,有著名的国医名师,稍近一点,有知名的“国医大师”、“中医院士”,他们都是当代中医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身上有着十分丰富的中医内涵和外延,而且与古代中医又是另一番天地。他们的毕生绝学,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继承、去钻研的,正所谓,“岐黄薪火有传人,国医绝学济苍生”。通过对当代名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必能对我们中医人的学术水平大有裨益。
8.中药炮制专题在中医界盛传这么一句话:“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这是对中药量效关系的一种概论。的确,古往今来,名医在治病用药的过程中,十分讲究中药的剂量,尤其是一些具有双向作用的中药,剂量的大小决定了它往哪个方向走。但是,古人在治病开方的过程中,更重视炮制。但对于中药炮制,现代的中医人士却经常忽略。比如生附子和炮附子,生半夏和法半夏、清半夏,生白术和麸炒白术、土炒白术,它们之间的药用功效是不一样的,还比如一些中药经过醋制、酒制、蜜制、甘草制、姜汁制之后,它们的功效也是会发生偏移的。正所谓,“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中药炮制的门道,确是“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
9.疾病防护专题中医的落脚点在于什么?无外乎两大点,一是疾病防护,二是健康养生。疾病防护是中医的重头戏,也是考验中医的一个很重要的地方。然而,在几千年以来,中医在对疾病的治疗方面,屡有新发现,也屡有新学说,正是因为这样,才让中医的学术思想逐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尽管如此,它们终究都是“殊途同归”。当今,中医在疾病防护方面,提倡“中西并重医天下,标本兼治济世人”,西医的检验和手术方面确有优势,中医辨证和方药调理也的确无与伦比,中西并重、标本兼治,方为上策。
10.中医养生专题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上工治未病”,也就是真正的厉害之处在于使人不病。《黄帝内经》早有名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多么高深的境界。所以,中医养生的通达之士,都会说,“惟愿世人不生病,哪怕药架上灰尘”。中医养生对于人类的健康的确立意深远,而人们需要不断了解中医的养生常识,以及对中医养生的内涵和外延的深入了解,以期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
11.偏方验方专题俗话说,“小单方,医大病”。所以,“无论是偏方还是验方,治好病的就是好方”。偏方验方看似没有深刻的中医理论基础,也或者说验方偏方都是个案,没有太多代表性。实则不然,有些民间的偏方和医生的验方,往往与古代中医典籍暗合。所以,不要小瞧了或误解了民间偏方和医生验方,只要它们能够真真切切的对某些疾病有好处,都不应该用“有色眼镜”来审视它们。毕竟,它们的存在,自有它们存在的道理。
12.农村中医药生态产业扶贫专题自古就有“谁人识得路边草,一生衣食都不少”的说法,可见,隐藏在农村的中草药资源有多么的庞大?然而,很多农村山野路旁的中草药,最终却变成了一堆“野草”,成了“闲置资源”,并没有发挥到它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比如大山深处的杜仲、厚朴、前胡、鱼腥草、党参、荞麦、玄参、马鞭草、益母草、半夏、绞股蓝、茶叶、玉米、葛根、土豆、红薯、核桃、板栗、芝麻等等,都有着良好的养生防病的妙用,但在很多农村山区,这些都无法“变现”,没有实现它们应有的价值。正所谓,“发掘发扬价值中医,共建共享健康中国”,这些隐藏在农村大山深处的中草药资源,若能将它们产业化,或能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