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湖南长沙针灸学习分享 / 正文

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针灸治疗方法

瘾yin疹是以身体瘙痒,搔之出现红斑隆起,形如豆瓣,堆累成片,发无定处,忽隐 忽现,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的皮肤病。又称 、风疹,俗称风疙瘩。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荨麻疹。为过敏疾患,皮肤真皮表面毛细血管炎变、出血、 水肿为其病理基础。如单纯发生在眼睑、口唇等组织疏松部位,水肿特别明显,俗称 游风,即现代医学所谓巨大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不属本节范畴。 风团针灸辨证要点 1.发病特点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季节。发病突然,皮损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的特点。 2.辨急缓 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骤发速愈,一般约经1周左右可痊愈;慢性者,反复发作,迁延数月,甚至数年。 3.辨虚实 实者:起病急骤,风团色红,瘙痒剧烈+实象。 虚者:迁延难愈,劳则复发或加剧+虚象。 4.辨病位 邪在肌腠:单见风团,或红或白,来去迅速,无兼证。 邪在肠胃:风团伴见脘痛,纳呆,神疲,便秘或泄泻,恶呕等。 邪在冲任:风团经前始出,经后自消,伴痛经或月经不调。 ·分证论治 ·风热犯表 [症状] 风团色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伴发热恶寒、咽喉肿痛,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调和营卫。以督脉、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 [处方] 大椎、曲池、血海、风门、风池、鱼际、三阴交、肩髃、阳溪。 [随证配穴] 伴高热者,加委中。咽喉肿痛甚者,加少商、鱼际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兼有呼吸 困难者,加天突。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或刺络出血。 [方义] 大椎为诸阳之会,三棱针点刺出血加拔火罐以泻热祛邪。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之会,阳维主一身之表;风门为足太阳与督脉之会,为风邪入侵之门户,两穴相配以疏风清热解表。曲池与血海相配,清血热泻郁毒,祛风止痒。“肩髃、阳溪,消瘾风之热极”,配大椎以增强疏散风热的作用。取鱼际清宣肺卫、三阴交调脾和营,使风热得解,营卫调和,则风疹可消。 ·风寒束表 [症状] 皮疹色白,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恶寒,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 疏风散寒,调和营卫。以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 [处方] 风门、肺俞、风池、曲池、血海。 [随证配穴] 伴头痛者,加印堂、太阳。若挟湿兼见面部水肿者,加阴陵泉、三阴交。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或加灸。 [方义] 风门、肺俞配风池,疏风散寒,调和营卫,以固藩蓠。曲池、血海理血和营,祛风止痒。 ·肠胃实热 [症状] 皮疹色红,成块成片,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或泄泻,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祛风和营。以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穴为主。 [处方] 曲池、合谷、足三里、血海、三阴交。 [随证配穴] 伴脘腹疼痛者,加中脘、天枢。伴恶心呕吐者,加内关。伴腹泻者,加天枢。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 [方义] 曲池、合谷、足三里清泻湿热,调和肠胃。血海、三阴交理血和营。 ·血虚风燥 [症状] 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伴心烦少寐、口干、手足心热,舌红, 少苔,脉细数无力。 [治法] 益气养血,润燥祛风。以足太阴脾经、背俞穴为主。 [处方] 足三里、血海、三阴交、膈俞、脾俞、气海、风门。 [随证配穴] 伴心烦少寐、手足心热者,加神门、阴郄。 [刺灸方法] 针用补泻兼施法。 [方义] 足三里、脾俞、气海补脾益气以助化源。血海、三阴交配血会膈俞,既可补血润燥祛风,又能理血调营。风门轻泻,疏风解表祛邪以治标。若妇女因情志内伤,冲任不调所致者,症见经前数日发疹,疹块色红,经后疹消,以少腹、腰骶、大腿内侧多见,常伴有痛经或月经不调,舌紫黯,苔薄白,脉弦细。宜疏肝解郁,调理冲任。处方选太冲、肝俞、关元、三阴交、血海、膈俞,针用补泻兼施法。瘙痒甚者加曲池、风市,痛经甚者关元加灸。 其他疗法 1.耳针:①神门、肺、枕、内分泌、肾上腺。毫针中强刺激,留针20分钟,每日1次。②耳尖、耳背静脉。三棱针点刺出血,每周2次。 2.皮肤针:风池、血海、曲池、风市、颈7至骶4夹脊穴。用重叩法至皮肤隐隐出血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按语 1.针灸治疗本病疗效较好。 2.本病是一种常见过敏性皮肤病,病原很难找到,对某些慢性瘾疹较难根治。若发作时出现呼吸困难(合并过敏性哮喘),应采取综合疗法治疗,以免发生窒息死亡。 3.平素应慎起居,避寒冷,加强锻炼,忌食过敏的食物(鱼腥虾蟹、海味、辛辣、葱、韭、酒)和药物;便秘者应保持大便通畅;积极防治某些肠道寄生虫病。 4.部分患者在月经前几天出现风疹,并随着月经的干净而消失,但在下次月经来潮时又发作,可伴有痛经或月经不调。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1009003号-1职业技能证书报考.情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