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湖南长沙针灸学习分享 / 正文

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取穴手法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俗称“腰突症”。本病相当于中医“腰腿痛”范畴,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目前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本病常见的原因为腰部损伤及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常见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较多见。经常弯腰、负重等职业易患本病。 【病理阐述】 本病的基本病因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退行性变是一切生物生、长、衰、亡的客观规律,由于腰椎所承担的特殊的生理功能,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比其他组织器官要早,而且进展相对要快。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所谓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即由于椎间盘受体重的压迫,加上腰部又经常进行屈曲、后伸等活动,易造成椎间盘的挤压和磨损,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间盘,从而产生退行性改变。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本病发生的基础。而导致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因素较为复杂,目前尚无明确定论,可能的诱发因素包括: (1)腰部过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举重运动,可因过度负荷造成椎间盘早期退变。长期从事弯腰工作,如煤矿工人或建筑工人,需经常弯腰提取重物,使椎间盘内压力增加,易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 (2)急性外伤:在腰部失去腰背部肌肉保护的情况下,腰部的急性损伤,可造成椎间盘突出。临床上严重的脊柱骨折,椎体压缩超过1/3~1/2,可能引起纤维环破裂,使椎间盘髓核突入椎管内。不足以引起骨折、脱位的外伤,有可能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向椎管内,或进入椎体松质骨内引起纵型髓核突出。 (3)体虚所致:由于气血不足,筋脉失养,使腰椎间盘的结构和腰部肌肉薄弱,在轻微外作用下,如剧烈的咳嗽、打喷嚏、憋气、便秘等,常可使腹内压升高而影响椎节与椎管之间的平衡状态,造成髓核突出。 (4)不良体位:无论是睡眠时或日常生活工作中,当腰部处于屈位的情况下,如突然加以旋转易诱发髓核突出。 【临床表现】 (1)本症的典型症状为腰痛伴一侧或双侧臀部及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约91%的人会发生腰痛,少数病人只有腿痛而无腰痛,所以说并不是每一个患者一定会发生腰痛。还有一些患者先出现腰痛,一段时间后出现腿痛,同时腰痛自行减轻或消失。 (2)腹压增加及牵引神经根动作可使疼痛加剧。任何使腹压增加的因素如咳嗽、用力排便、大笑、喷嚏、抬举重物、慢性咳嗽等,都容易诱发腰腿痛,或使已发生的腰腿痛加重。 (3)腰痛和坐骨神经痛常表现为时轻时重,间歇发作,可因休息而缓解,或因受伤、劳损或受凉而加重。 (4)疼痛放射区的皮肤变得麻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中,有一部分不会出现下肢的疼痛,而仅出现肢体的麻木感,这多数是因为椎间盘组织压迫神经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引起的。大腿外侧是常见的麻木区域,当穿衣裤接触时可以有烧灼感,长时间站立可加重麻木感。大腿外侧感觉障碍的原因多为纤维环膨出或关节退变,而并非由于椎间盘突出。 (5)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跛行多为间歇性,即行走一段距离路程后出现下肢疼痛,无力,弯腰或蹲下休息后症状可缓解,仍能继续行走。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缓慢加重,出现上述症状之前的站立时间或者行走距离逐渐缩短行走距离越短,病情越重。 (6)腰椎可出现生理前凸消失或侧弯,活动受限。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减轻疼痛所采取的姿势性代偿畸形。表现是腰椎在向左侧或右侧弯曲,在背部触摸正中位置的棘突可以发现棘突偏歪,但这并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有体征,约50%的正常人也有脊柱棘突偏歪。 1、理筋推拿 俯卧推拿法:对症状较轻,脊柱侧弯下重,直腿抬高可达50°者,适宜采用推拿手法,患者俯卧,术者在患者的腰腿痛处依次作按压、揉摩、拿捏、提腿扳动等手法治疗。斜搬伸腿法:适用于个别症状严重,不能起坐患者。患者侧卧,术者一手按其髂骨后外缘,一手推其肩前,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斜搬,这是可在腰骶部闻及弹响声,然后伸直下肢作腰髋过伸动作各3次,术毕换体位处理另一侧。 2、针灸治疗 针灸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也具有良好疗效。取穴以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华佗夹脊穴为主,常用穴位有夹脊、环跳、承扶、委中、承山、命门、阿是穴等,随证配穴。同时,用温刺借助艾火热力,温通经络、宣通气血,不但传导到发病部位,扩散到周围病变软组织,增加局部血液循环,还有直接热疗作用,针、灸叠加作用可使镇痛效果加强。 (1)热敏穴位探查 对穴位热敏高发部位腰俞、命门、至阳、关元俞、腰部压痛点、委中、承扶、阳陵泉、昆仑等穴区进行穴位热敏探查,标记热敏穴位。 (2)治疗操作 1.腰俞、命门、至阳穴循经往返灸和接力灸,振奋督脉阳气,可觉热感沿背腰骶部督脉传导,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腰部压痛点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向深部甚至腹腔或向四周扩散或自觉局部有紧、压、酸、胀、痛感或向下肢传导,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3.关元俞穴患侧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向深部并向四周扩散或有紧、压、酸、胀、痛感或向下肢传导,部分的感传可直接到达脚跟部,如感传仍不能传至脚跟部。再取一支点燃的艾条分别放置承扶、委中、阳陵泉、昆仑穴进行温和灸,依次接力使感传到达脚跟部,最后两支艾条分别固定于昆仑和关元俞穴进行温和灸,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3)灸疗疗程 每次选取上述1-2組穴位,每天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共1-2个疗程。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1009003号-1职业技能证书报考.情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