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都可能会出现这种脉象,老中医一看便知
当人们出现疲乏无力的时候,会认为是因为身体虚了,那么,假如人体的脉象搏动也疲乏无力的时候,是不是就代表脉虚了呢?然而,虚脉并不仅仅脉象的搏动疲乏无力那么简单。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会让人感叹脉学的神奇,如果没有仔细去领悟,不抓住要点,基本上就会弄错。所以,很多人觉得脉学很难把握,但实际上,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那么,作为28脉的虚脉,究竟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其实,古代的中医早在千百年前就已经揭示了脉象的玄妙之处。对于虚脉的形态、与相似脉象的鉴别,需要细心体察,只有找到脉象体状的真谛,才能真正意义上把这种脉象吃透,也才不至于“胸中了了,指下难明”。
1.历代医家对虚脉的形态描述对于虚脉的形态,早在《脉经》中就有明确记载,“虚脉,迟大而软,按之无力,隐指豁豁然空”。一下子就点出了虚脉的基本形态,首先是兼容了“迟、大、软”三种脉象的形态,而且还“按之无力”,再稍微重按就发现指下是空荡荡的。王叔和的这个描述其实就是虚脉的标准体状。为了更好的让人们了解虚脉的形态,李时珍用“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来形容虚脉,意思其实与王叔和说的基本上是一回事,只是表述方式不一样罢了。而清代医学家李延昰则进一步指出,“虚合四形,浮大迟软;乃乎寻按,几不可见”。李延昰的这个论述其实就是在王叔和的基础上,强调虚脉是出现在浮分的。归纳起来,真正的虚脉,其实不仅仅是“浮大迟软”四种脉象的结合体,还要从皮囊和灵魂两个角度来分析。人们常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而虚脉也要搞清楚它的皮囊和灵魂。从皮囊的角度来看,浮大迟软、重按无力、指下隐隐蠕动、豁然空虚,这只是显而易见的皮囊罢了。至于虚脉的灵魂,在于“不足”二字。
2.虚脉与相似脉的鉴别由于虚脉出现在浮分,所以在浮分的所有脉象都是鉴别的对象,但是虚脉无力,那么有些脉象就可以迅速排除。即便如此,仍然有一些脉象需要与虚脉进行鉴别。虚脉有浮大迟软四种脉象的影子,也要与之相鉴别,不过这个鉴别其实很容易,虚脉与浮脉相比,浮脉重按不会豁然空虚,虚脉与迟脉相比,迟脉可以出现在沉部,而虚脉很少见于沉部;大脉脉体宽阔,虚脉虽然也有脉体宽大,但是却没有力道;软脉有无力之感,但却细小,而虚脉虽然无力,但却不细小。最容易混淆的还是散脉,散脉也有重按无力的感觉,但是散脉有涣散不收之感,重按不可见,而虚脉虽然不见于沉部,但是稍微重按还是能够隐约感觉到脉象的搏动。
3.虚脉主虚证,还主伤暑对于虚脉的临床意义,大多数都是虚证,比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虚脉兼浮,多是气虚,虚脉兼涩,多是血虚,虚脉兼迟,多是阳虚,虚脉兼数,多是阴虚。无论是哪种虚,这些虚证的根源还是在于气血不足,或者脏腑功能低下。所以在调理虚脉所引起的病症时,需要养营益气。虚脉除了虚证之外,古人还有一个“脉虚身热,得之伤暑”的论断,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血汗同源”“汗为心液”,由于暑气炎热,会导致人体汗孔大开,如果大量出汗,其实也是有损阴液的。正所谓,失汗如失血,伤暑会使人大量出汗,脉来见虚是正常的脉理,不足为怪,这些关于虚脉的临床意义,老中医一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