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冷饮凉菜一时爽,事后腹泻起不来床

冷饮凉菜一时爽,事后腹泻起不来床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临床上见到的腹泻病人也越来越多。

为什么天气热了就容易腹泻呢?

夏季天气热,气温高,大家普遍会想吃凉东西。

顺应这个想法,市场上,比如一些咖啡店,果汁店,奶茶店,从天气刚刚开始热,就已经开始大量推出加冰饮。吃的方面,各种凉菜,凉面,冰镇系列,也是一应俱全。

如果你想要份热的,商家会先用看外星人的眼神盯你一会儿,然后语重心长的告诉你天气热吃点凉的更舒服。

这个时候有个问题了,舒服这种能直观体现的感觉被作为了一种标准,对不对呢?

有人会觉得如果身体感觉不舒服肯定是有问题。而如果感觉舒服,那自然是对的。

这句话不尽然,还是要看前提的。

比如说本身体寒湿较重,像关节炎,类风湿类的问题,在治疗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发的情况,关节可能会出现肿的情况。

类似这种治疗过程中的排病反应,往往容易令人不舒服,但是如果想要彻底解决问题,这个不舒服又往往是必然要经历的。

再比如说舒服这个感觉,临床上会见到有病人口渴,喜欢喝凉水,喝了之后感觉舒服。这其实是一种病态,是胃中有虚热的表现。

到了夏季,大家流汗普遍增多,如果补充不及时,就很容易出现津液不足,虚热重的情况,就好比没有足够的水来灭火,火借助天势,越烧越旺,这个时候胃中的虚热加重,就特别想吃点凉的。

也许你会问,既然是病态,喜欢喝凉水,那就说明凉水是一种药,可以这么理解吗?

那我问一句话,当人没有精神的时候,吸毒也能让人兴奋,这是对的吗?很显然不是。

经常跟着咱们学习的朋友都会理解,虚热的背后还是寒,而寒不光指温度,也指性质,停滞的、不通的、沉衰的都可以看作是寒,如果还不了解的朋友,可以点击这篇文章被便秘、喉咙痛困扰的中国人,越通便秘越重,越清热越上火!详细看下。

久寒生虚热,只用清热的办法是不解决根本问题的,反而会加重根本问题,也就是说导致脾胃更加虚寒,更容易出现虚热,更容易口渴。

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是喝热水、米汤,而且是“少少与之”,小口慢喝,少量多次,能喝到到身体感觉微微出汗,对于滋润身体的效果更好。

夏季除了饮食偏寒凉容易导致脾胃受伤之外,从易经角度来看,夏季属于离卦。

离卦的卦象是,从卦象上可以看到,上下是两个实线,叫做阳爻,中间是虚线,叫做阴爻。

卦象上看是“离中虚”,中医上有个很强大的规律叫做“不以数推,以象求之”。

把这个卦象类比到人身上,就是中焦虚,中焦代表脾胃,夏天恰恰是脾胃功能最弱的时候,这个时候脾胃也最容易受伤。

所以民间有个谚语叫做“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为什么这么热的天要吃姜这种热性的东西,岂不是火上加油,导致火势更旺?

其实这个时候吃姜,真的是好时候,生姜能帮助温胃散寒,正好能顾护夏天虚弱的脾胃。

说了这么多夏季容易导致腹泻的原因,从这些原因里面,咱们就可以找到对治的方法。

最常见的一个小方法是生姜水(加不加红糖都可以)

生姜洗净,切成片状,5-7片(切成碎末效果更好),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小火慢慢熬制15分钟左右,即可。

功效:生姜温中散寒,可止腹泻、暖脾胃。

另外一个比较好操作的方法是艾灸,太阳是天之阳,而艾被称作地之阳,可见艾的阳气是很大的。

天枢穴
功效:手阳明大肠之募穴,理气行滞、止泻驱寒
取穴: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肚中旁开2寸处取穴(见上图)。两乳头之间的距离为8寸。

中脘穴
功效:具有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等功效。
取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再来可以想到的一个简单的中成药是附子理中丸,同样能帮助温中健脾。

或者服用附子理中汤,附子理中汤是化裁自伤寒论的经典方剂——理中丸。
原方是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
建议剂量:红参30g 干姜24g 炒白术30g 炙甘草30g 黑附子15g(先煎90分钟)

还有一个问题是,夏季我们比较容易着凉,比如经常容易在外面一身大汗,然后一头扎进空调房,皮肤毛孔原本是张开的,这个时候冷气直接侵入肌肤,导致着凉。

肺合皮毛,其实这个时候就是伤到了肺,接着就容易发烧、流鼻涕、脖颈背部紧张僵硬等,同时也容易伴随有腹泻的情况。

这个时候往往会用到一个方剂是葛根汤,在《伤寒论》中讲到“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原方是: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擘

建议剂量:葛根60g 麻黄30g 桂枝45g 白芍45g 生姜45g 大枣12枚 炙甘草30g

素有津液水平偏低的人,比如睡眠质量偏差、容易口腔溃疡等,可以考虑配伍适当剂量的生地、天冬等补充津液。

如果原本有心脑类问题,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等问题,一定不要自行用药,一定要来咨询医生。

从6月6号芒种开始进入庚午月,对心脑类问题的影响很大。有朋友说,5月24号之前,医院的心脑科病房还没有几个病人,但是5月24号之后,病床爆满,甚至很多没有病床只能在走廊里。

从时间点上来看,非常符合咱们讲的“坏事提前发生原则”,往往会提前两周左右。而且心脑类问题,跟其他的问题不同,发作起来往往就是一瞬间的事儿,原本有此类问题的人,尤其是老人一定要特别注意。

前几天,从一位西医朋友那里听到了一则坏消息,一位63岁的老人,在腹泻一天之后,因为电解质紊乱,加上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存在,最终诱发了心脏异常,经抢救无效,去世了。

原本老人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因为吃了有点坏的面包,腹泻一天,自行使用各种消炎药无效并且出现乏力症状之后,入院进行治疗。

起初家属拒绝检查,要求按照腹泻进行治疗,他们认为就是吃坏东西引起的腹泻,没什么大问题。

但是医生在了解病史之后,强烈要求病人去做了各种检查,发现心电图异常,不久病情急转直下,很快出现了心脏衰弱,尽管医院及时组织施救,仍然是回天乏力。

所以特别要提醒大家:对于患有心脑类疾病,甚至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来说,出现发热、腹泻、呕吐等问题一定要重视,往往容易引起一些恶性的心脑血管疾病。另外有些不典型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是会以腹痛为首发的临床表现。

说完拉肚子,还有一种情况,经常会遇到一些人很自豪的说自己常年喝凉水,但是从不拉肚子。

或者吃同样的饭,比如去路边摊吃的烧烤哈啤酒,吃完后其中一个人出现了拉肚子,而另外一个人却好好的没事,于是没拉肚子的这位朋友就说:吃一样的东西,你拉我好,证明你的肠胃差。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吃了凉的坏的东西不拉肚子呢,这是身体好的表现吗?

人体是一个很奇妙的系统,有一个结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医生们所认可,那就是人体具有很强的自愈能力,很多疾病根本不是病,而是人体自愈过程中的正常生理反应。

这个自愈能力其实就是元气的一个表现形式,例如打喷嚏,就是身体的一种自我治疗机能。当我们打喷嚏时会觉得身体发热,身体产生的热量,目的就是为了排除身体内的寒气。

又例如发烧,其实就是通过升高体温,把病毒或细菌杀死,用高烧去和寒邪作斗争。

并且,关于这一点,中医一直认识得比较清楚,对人体自愈能力的肯定,从中医的用药中就可以看出,很多药物都不是直接针对病症,而是为了恢复功能,恢复正气去治疗疾病。

中医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它认为人体除了有自愈能力外,还有一个“自我防护”功能,这种功能被中医称之为“觉”,其实就是己安先生在视频《小道经方》中所说的敦敏性。

什么是敦敏性呢?比如我拿针扎你一下,你会立马觉得矮油,疼死了,但是你这个时候说我一点都不疼,说明啥?

说明你是木头~哈哈,开个玩笑,这个时候不疼,就说明这里不敏感,你身体负责“警戒”的哨兵出问题了!中医上这个时候就会说你的敦敏性太差了。

临床上,会遇到一些重度糖尿病人出现糖尿病足的情况,到了糖尿病足要切切切的时候,往往病人这个时候是没有感觉的,同时伤口也不容易愈合。

这个时候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慢慢的伤口这里有感觉了,同时伴随出现有红血丝了,伤口就会慢慢的愈合了,这就是敦敏性在提高的一个表现了。

临床上也经常见很多朋友,原本各种生冷寒凉不忌口,也不拉肚子,但是服用段时间的汤药或者丸剂之后,就开始特别敏感,吃点凉的肚子就容易不舒服。

其实这就是身体更有敦敏性,能发出信号:哎呀,以后这种东西不要碰了,会伤害到“我”。

身体迅速做出反应,识别不好的食物,并通过排泄使伤害身体的东西排出,保证人体的健康。所以说,不拉肚子并不一定是好事,而是身体敦敏性差了。

为什么现代人的脾胃功能这么弱?

这里有个现象级的问题,尽管我们常年在普及一个常识,胃中的温度接近40度,遗憾的是,从临床上来看,差不多百分之八十的人并不知道这个常识。

这也是为什么上面说的啤酒会伤胃拉肚子,可能你喝的不是冰啤,是常温的,但是相对胃肠来说,已经算是凉的了,如果是冰的那就是更是了。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现代人的脾胃功能普遍偏弱。

因为胃喜暖恶寒,脾喜燥恶湿,平时不注意的话,经常食饮偏寒凉,脾胃常年处于寒湿的环境,自然就“冻”坏了。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比如西方人的饮食习惯,基本都是喝冷水,有国外的朋友,在服汤药,给他做医嘱说,多喝热水,他们往往会很无奈的表示这里热水很难找,除非自己买热水壶,自己烧水。

从生理上讲,人体的胃是一个有温度有弹性的肌肉,它对饥饱有感觉,当人吃饱了就不会再吃了。

而西方人在外面吃饭时,服务员常会先端上一两杯冰水让客人喝,然后再点菜。

饭前喝冰水,就会把胃给冰镇住,从而使胃丧失了这个敦敏性,等于催毁了自我的防护线,那么人就会无限制的吃东西,吃撑了还往肚子里塞。

长期吃下去,就成了大胖子。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西方国家的肥胖的人就容易多。

总结来说,《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篇》上讲,“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在养护脾胃方面,可以说是“谨小慎微”,各个方面都要多加注意,尤其是寒凉,尽量做到少吃或者不吃。

#中医公开课#

夏季心脑问题高发
三高人群应该怎样预防?
扫描下方二维码
听半夏老师帮你解决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1009003号-1职业技能证书报考.情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