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人问随身灸的事,这里补充说明一下:
随身灸只是冬天用方便,但是治疗效果不好,跟无烟艾条一样,你要用可以,但是艾灸时间得翻一番,就像那个主角,每个穴位艾灸一个多小时以上。 “灸”字从久从火,本来就是用火长时间烤灼的意思。
因为艾灸与火息息相关,所以,很多人认为艾灸阳热,艾火燥化,耗人津血,引起上火。因此,热症不可灸的观点也就一直存在。
实际上你这时出现的“牙痛、眼干、舌苔黄...."只是热症反应,是艾灸把你体内本来淤积的燥热之气给宣泄出来了。再灸,这些燥火就没有了。灸火不伤人,喝水、泡脚、搓脚既可。
很多人把中医辨证施治的”阴虚,燥热“和艾灸的纯阳混为一谈了。艾灸是用火调动人体的气机,调整人体已经出现失衡的各脏腑功能;艾灸是补纯阳的,元阳气足,气血阴阳寒热虚实自会调和。 《医学入门》说:“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
“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大概意思是:体内有热之人做艾灸,可以使体内的郁热发散出来,火就自然降下去了。
艾灸真的会上火吗?
热症真的不可灸吗?
阴虚之人不可灸吗?
艾灸真的会耗人津血吗?
我的观点是,不必大惊小怪,顺着自己身体来!正如日本后藤省撰写的《艾灸通说》所言,艾非燥火,能提升中气,温养元气,补阴和阳,进而能治疗疾病。不是艾灸让你上火,是你的体内本来有“火”。一旦有上火的症状,艾灸涌泉,引火下行则可。
在艾火非燥一节中,后藤省写到: 你凡百病宜灸者,腹背手足选其要穴,务以艾火活壮之气,直解表里涩滞之气,则血液通融,癥疝奔窜,胃元随输,诸证随退,譬如火焙粢糕,中心温润也。 后藤省对“灸干耗血精”的说法予以反对。他“火焙粢糕”的比喻非常恰当,灸灼于体外,使得体内的津液蒸腾,所起的作用不是燥烈,而是温润,所以,不仅寒证可灸,阴虚之人也可以艾灸。事实上,这么好的文章来自中医艾灸,今天中国中医科学院有教授撰文总结艾灸的作用就是源于温通效应。
至于热证可灸,理论上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肿内之热气被火夺之,随火而出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还有解释,灸法治热证,乃从治之意,用于阴虚证,是因为艾灸可以补阳,阳生则阴长。
后藤认为,灸疗犹如服药,可能会出现寒热、头疼、腹痛、胀满等不适反应,这时候不可因噎废食,应该继续施灸。如果不适反应较为突出,可以温熨相应的背俞穴或募穴,让患者感到舒服后再施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