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湖南长沙针灸学习分享 / 正文

痛经疾病的靳三针治疗辨证选穴方法

  【概念】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晕厥者。以青年女性多见。 西医学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是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异常者;继发性是指生殖器官有某些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等。 【中医辨证要点】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而与冲任之脉关系较密切的脏腑主要为肝、脾、肾。痛经的病因包括虚实两个方面,主要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在临床中我们可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来进行辨证施治。小腹痛多为肾虚,少腹痛多为肝郁,腰骶痛实者多为瘀血,虚者多为肾虚。痛发于经前或经行之初,多属实;经期疼痛者多与气滞有关,而月经将净或经后始痛者多属虚。隐痛、坠痛、喜揉喜按者属虚;掣痛、绞痛、灼痛、刺痛、拒按者属实。其辨证主要分为寒湿凝滞、气滞血瘀、气血虚弱三型。同时在针灸施治过程中可结合其经络归属辨证施治。 【选穴及补泻手法】主穴:阴三针、阳三针。 配穴:局部可取中极、归来穴,远端可配以地机穴,证属实者,加太冲、合谷穴,虚者,加足三里穴等。 实证者,泻三阴交穴,配合温针灸泻法(灸气海、关元、肾俞、归来穴);虚证者,补足三里、太溪或太冲穴;余穴位可施行导气同精法;配合温针灸补法(灸气海、关元、肾俞、归来穴)。   【取穴要点及入针方法】患者一般取仰卧位,宽衣解带,暴露下腹部,取两块毛巾,分别遮盖患者腹部上下(尽量选取较隐秘的床位)。一般先取仰卧位,若有需针灸背部腧穴者则于仰卧位针刺结束后再选俯卧位针刺。一般选取1.5寸的毫针,以便于施术(补泻手法、灸法),太冲、合谷穴多选用1寸毫针。 阴三针包括关元、归来、三阴交,关元穴在脐下3寸,以1.5寸针慢慢入针,直刺0.8~1寸深,得气即可;归来穴可以直刺0.8~1寸深,也可以稍向内斜刺,针感可以达到小腹部,乃至外生殖器处。阳三针包括气海、关元、肾俞,气海穴的取穴要点及进针方法同关元穴;肾俞穴应直刺1~1.2寸深,针感强者可以放散至整个腰部,以徐疾补泻法补之,也可以用艾条灸之,或针刺的同时行温和灸或温针灸,也可以嘱患者回家自行灸之,可以增强疗效。 【临床体会】妇人每月行经一次,为新陈代谢必经之生理过程,当此生理过程出现疼痛不能忍耐时称之为痛经,引起这一病症的主要原因是气行不顺,气行不顺则血行不流利,引起气不顺的原因包括情志、欲望、身体状况,以及身体受到外邪侵袭等多种原因。因此,治疗痛经一定要调其情志,同时根据经前、经期、经后其气血不同,配合自我保健的艾灸方法相当重要,同时要配合适当的治疗方法,加之经前的行气通络,经期的活血通络以及经后的养血调经。当急之时,痛经之刻,以治标为主,经行之后,治本为主,治标以通经活血止痛为治则,采取地机、三阴交、次髎、中极、关元、气海行针加灸,以止痛治标为主;经前以补气通络,分经辨证对症处理,以预防、防病为主,方能治疗痛经,因妇人皆以阴血为主,行经之时皆因气滞血瘀,瘀滞胞宫而引起疼痛,因此一定要重视灸法的作用;无论治标、治本,灸法为先。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1009003号-1职业技能证书报考.情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