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针挑疗法
摘要:针挑法是针灸学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由古代的“九针”之一“锋针疗法”发展而来。我从彭静山前辈、王文德老师的书中都曾看到过这种疗法,而且疗效还很不错,所以对这个锋钩针的疗法非常感兴趣,但是毕竟此疗法较毫针相对粗暴,各位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尝试哈~
针挑疗法实践
针挑疗法是中医学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针灸疗法的发展。长期以来,这种疗法流传在民间。它在我国人民的保健事业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灵枢?官针》记载:“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半刺者,浅纳而疾出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此说的锋针相当于现代临床上使用的三棱针样式的挑治针和其他各种挑治针。
用挑治针在挑治点上挑刺“如拔毛状”,挑出皮下的白色纤维样物,或适当出一点血,用以治疗病在经络而出现的经络痼痹的疾患和病在脏腑而出现的五脏固居的疾患,正是《灵枢?官针》记载的针挑疗法。
由此可见,针挑疗法就是“锋针疗法”和“丰刺”的综合发展。
我们在医疗实践中,使用针挑疗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肩周炎、慢性咽喉炎、神经衰弱、胃脘痛、腰肌劳损、脑中风后遗症(偏瘫)、颈椎综合征、坐骨神经痛、支气管哮喘等二十多种不同类型的常见病、多发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了操作方法,扩大治疗范围,提高了疗效。
现根据临床初步观察,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挑治部位的选择
(一)以背俞、夹脊穴为主确定挑治点
背俞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灵枢?背俞》篇提出了背俞穴主治五脏疾病,并指出了五脏背俞的穴名和穴位:“肺俞在三椎之间,心俞在五椎之间,膈俞在七椎之间,肝俞在九椎之间,脾俞在十一椎之间,肾俞在十四椎之间,皆夹脊相去三寸所”。
同时提出了背俞穴定点的客观指标是“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的阳性反应现象。根据《难经》记载:“阴病行阳,阳病行阴”的记述,便可知道内脏有病可反应到相应的背俞穴上。
临床观察背俞穴处的皮下组织有无隆起、凹陷、松弛和皮肤温度的变异等反应的现象,可以此分析推断属于某一经的病变与疾病性质(虚实)等。
关于诊察阳性反应穴、点方面:临床上用手指指腹按压背俞穴处,可触及有压痛或有皮下结节、硬结等阳性反应物,并可见有阳性反应区和阳性点。
例如:诊察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的病员,可看出肝俞、脾俞穴处出现形似指甲样大小、淡暗红色的阳性反应区。并在这个阳性反应区中出现有灰白色粟粒样小点,稍突出于皮面,圆形略带光泽,压之不褪色的阳性点,同时用手指按压第九、十一椎旁近肝俞、脾俞穴处,病员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传达胃脘区,并觉疼痛有所减轻的阳性反应的现象。
又如诊察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病员,可发现脾俞穴处略为下陷,弹力差,并见有方块形暗灰蓝色的阳性反应区。也有“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的阳性反应的现象,并可触及有米粒样细条索状的阳性反应物。
古人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背俞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了华佗夹脊穴(从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左右旁开5分共34穴),治疗的适应症基本与背俞穴相同。
现代医务工作者在应用背俞、华佗夹脊的基础上,根据《灵枢》中说:“气在于头者,取之天柱、大杼”(天柱穴位于第一、第二颈椎之间的两旁),也就是指出取相应颈椎夹脊穴治疗头部器官疾病的方法,并加以扩展,即由第一颈椎至第四骶椎两旁共56穴,组成现代通称的“夹脊穴”。
如临床上治疗头面颈项部诸器官疾病,取颈第一至第七颈椎夹脊穴;治疗胸腔内脏及上肢疾病,取第三颈椎至第七胸椎夹脊穴;治疗上腹部内脏疾病,取第八至第十二胸椎夹脊穴;治疗腰部和下腹部内脏疾病,取第十胸椎第二骶椎夹脊穴;治疗肛门部和下部疾病,取第二腰椎至第四骶椎夹脊穴等,这是对背俞穴应用的一个发展。
(二)以痛为腧确定挑治点
在病位局部区域之内,找最明显的压痛点进行挑治,如肩痛多在肩胛冈附近找到痛点,腰腿痛多在腰骶关节附近找到痛点,就可在压痛点(即阿是穴)挑治。
(三)以脊髓神经节段性分布确定挑治点
这是运用现代医学“脊髓神经节段性分布”的理论应用于针挑疗法中,使定点的方法更为简单化。在中西医结合工作中,对背俞穴的应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针挑疗法的针具和操作方法:
挑治针具通常用医用手术器材厂制定的1.2mm直径的医用不锈钢制成的相当锋利的三棱针样式的长约10cm直的挑刺针。但在挑刺实践中,发现用直的挑刺针进行左右摇摆牵拉动作时,容易出现摆脱的缺点,因而从1970年开始,就仿照眼科手术用的“角膜钩”,用不锈钢制成“钩状挑治针”。
使用新的“钩状挑治针”能有利于用力摇摆牵拉动作,减少反复挑刺次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操作方法:确定挑治点后,对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然后用针头稍后方的弯弓部,用力稍压一下挑治点造成患者无痛的错觉,随即把针头对准挑治点刺入皮肤的一分深,再把针尖轻轻地提高到较浅层,并牵住皮下的白色纤维组织,做左右摇摆、旋转、牵拉动作,并最终把该处皮下的白色纤维组织挑出。
接着可按前法再进行第二针的挑治,直至把该挑治点皮下的纤维完全挑出为止。挑完后,点上碘酒,盖以消毒小纱块,用胶布固定即可。
三、针挑疗法的处方原则
应用针挑疗法,必须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运用经络、脏腑、八纲辨证,明确其病位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区分其属于寒热虚实哪一类型,以作出临床诊断,确定治则和治法,在病位近部选取对所治疾病有相应主治作用的穴、点,以组成配穴处方。
我们用针挑治疗各个脏腑的疾病,如胃脘痛,慢性喉炎等,是运用以背俞、夹脊穴为主,配伍病位近部(前、后)有相应主治作用的穴点,以共同组成配穴处方进行挑治的。
治疗久痛入络实证,经络痼痹如偏头痛、肩周炎、腰肌劳损等病症,是运用“以痛为腧”,选压痛点(即阿是穴)为主,配伍背俞、夹脊穴,以共同组成配穴处方,进行挑治的,亦有部分是运用循经远近配穴法,在病位近部取背俞穴,在病位远隔部取有关之经、四肢远端有相应主治作用的穴位,以共同组成配穴处方进行挑治的。
另外,古人在选用背俞治疗的实践中,提出了“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灵枢?背腧》篇)的论点。这就可以知道古人富有用艾火直接灸背俞穴则可能获得有效,而单纯用毫针针刺背俞穴则不可能达到有效的经验教训,近代某些医者,带着重针轻灸的观点,把灸背俞穴可获得良好疗效的传统方法,弃而不用,因而影响针灸的疗效。四、临床治疗举要
1.偏头痛型血管神经性头痛:选取第三至七颈椎夹脊穴处3个阳性点,配选患侧翳风穴和颞区太阳穴2个阳性点。
2.肩周炎:选取肩胛区阿是穴处3个阳性点,配选第五颈椎至第二胸椎夹脊穴处2个阳性点。
3.慢性咽喉炎:选取肺俞、大椎、百劳穴处阳性点,配选天突穴处阳性点。
4.中风引起的偏瘫:选取第三至第七颈椎夹脊穴处4个阳性点,配选肾俞穴处阳性点。
5.肝脾不和的胃脘痛:选取肝俞穴和脾俞穴处4个阳性点。
6.腰肌劳损:选取第二至第四腰椎夹脊穴处4个阳性点。
7.神经衰弱失眠多梦:选取厥阴俞、心俞穴处阳性点,配选膻中穴处阳性点。
8.支气管哮喘:选取定喘、肺俞穴处阳性点,配天突、膻中穴处阳性点。
9.颈椎综合征:选取第三至第七颈椎夹脊穴处阳性点,配大杼穴处阳性点。
10.坐骨神经痛:选取第四腰椎至第二骶椎夹脊穴处4个阳性点。
五、小结
1.使用三棱挑治针或钩状挑治针,在人体一定的部位进行挑刺以治疗相应的疾病,是古代“锋针疗法”和“半刺”的综合发展。
2.初步总结了以夹脊、背俞穴为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肩周炎、慢性咽喉炎、胃脘痛、肌痛、腰肌劳损等315例常见病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为89.2%。初步提出针挑疗法,具有类似针刺加艾炷灸的综合治疗作用。
3.钩状挑刺针具有提高工作效率的特点。选取心俞、肺俞、肝俞、脾俞、肾俞等穴治疗相应的内脏疾病,可以提高针灸疗效。
本文摘自《司徒铃针灸医论医案精选》,人民卫生出版社,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针灸方法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