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说到李可,那是当代中医界的脊梁。
第二,李可老中医恢复了汉唐以前的中医以急重难危见长的原貌。
第三,疗效疗效疗效,只有疗效才是中医的生命力。
第四,李可老中医告诉我们,原来现代医学的不治失治的疾病,老古董中医有解救之道。
第五,最重要的是启示人类,做为自然属性的中医,才是人类医学,做为人为属性的现代医学,只能是辅助。
你懂中医吗?既然不懂你又如何知道李可和这个张医师?李可说的原话概括一下是:近些年因为气候比往年更热,南方更热,南方经济发达空调普及,南方人的病常见阳虚。
李可作为中医火神派,作为近几十年来的中医泰斗,他的结论是否正确,见仁见智。至于张什么医生,没关注过。
总的说来,对没有老师的初学者是一本不错的书籍,但是如果有师门传承,还是不要去看了,是一条弯路。当然了。谁学中医都需要走弯路的,看看也无妨。毕竟博采百家,才能凝练真知。
如果有古文功底,学中医还是推荐直面《黄帝内经》,虽然艰涩难懂,但是至少方向正确,在看这本书的同时,可以广泛阅读各种中医书籍,旁征博引来佐证辨析《黄帝内经》理论。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看起来讲得是中医的本源脉络,其实也不过是一个中医外在表象,理论是正确的,但是没什么用,就比如说你需要学习汉字,这本书告诉你汉字是象形文字,而且互相之间有多种联系。汉字很美等,你还是需要一个汉字一个汉字去认识,而当你认识了所有汉字的时候,你自然也会明白汉字的来源,汉字的美,汉字承载的故事了,当然我们在学习汉字之前也可以先知道这些。只是那样会多余很多学习成本。而且这本书最终没告诉你中医和自然具体的内在联系。总结得一样是表面。
所以作为过来人,如果你只是想了解一下中医,也是李可大师的初衷,看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有助于你坚定中医信念,如果你想融会贯通中医,还是脚踏实地,逐字逐句地啃《黄帝内经》。
中医无绝症,但中医有死症。
所谓绝症,主要是西医创造出来的。什么癌症,白血病,爱丝病之类,西医完全无法治愈,认为是不治之症,或者称之为“绝症”。
这些病,对于中医来说,也就是一般的病,照样辨证论治,一样有疗效,甚至完全治愈。所以说,中医无绝症。
但是,中医不是万能的,很多病,中医治不好。很多病,判定必死。中医有死症。
西医,由于不成熟,不全面,对大多数疾病,都缺乏正确的认识。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很多的病,治不了。不说是自己无能,反而污蔑疾病是绝症。诬良为盗,振振有词,大谈科学道理。
1,养生家认为,阳气一分不尽不死。所谓阳气,就是生命的能量。只要人的身体还在动,还在吸收氧气进行氧化反应,人体就还具有能量。有一分能量,人就没死。
2,元气将尽者死。人的阳气,过于衰减到一定程度,已经没有挽回的可能。其人必死。
3,大肉脱尽者死。慢性病,人体的肌肉,几乎消耗殆尽,没有救活的先例。认为是死症。
4,《类经》里说:骨枯肉陷真脏脉见者死。骨枯,肉陷,都好理解。真脏脉见,指的是五脏都见衰败之象。病人至此,已无法救治。很多长寿老人,可以见到此种病象。
著名老中医李可说,中医和西医,只能并存,不能结合。对此,我颇不以为然。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一个人干不了的活,两个人合作,就可能干得了。中医救不了的病人,结合西医,也许就能救活。
西医输血,输氧,注射激素,在救人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西医虽然不靠谱,但西医有很多超过中医的技能。
但愿中医界的朋友,不要一味否定西医。李云龙说:能拔脓的就是好膏药。管他什么中医还是西医。
毋庸置疑
这是中医临床最好的书籍之一
李可先生将其一生临床经验无私奉献
为中医打开了一扇治疗危重急诊的大门
中药不传之秘在剂量
书中可以看到李可先生出神入化的使用中药
附子细辛吴茱萸都是大剂量使用
创制的破格救心汤
培元固本散
乌蛇荣皮汤等
在实际治疗中意义影响深远
确实如此,在中国,中医的氛围南方浓于北方,南方又以两广为甚,而广东是最为浓郁的,这从广东人非常喜欢煲汤可见一斑。
众人皆知,广东人比较喜欢中医中药,平时煲汤、饮茶,也是多取草药,或清热化湿、或补气滋阴。北方人多不明就里。其实,在中国的地理上,南方丙丁火,广东气候炎热,树木繁茂,昆虫、微生物也更容易滋生,如此一来,多有瘴疬,在今天来说就是传染病、感染性疾病比较多。再则,这里物产丰富,当地人特别重视饮食文化。西谚云,硬币有正亦有反。饮食种类一多,陆生海鲜,无奇不有,这人的脾胃其实难以消受。所以,这里的人消化病也比较多。
如此一来,解毒消瘴、健脾消食成为在这里生活的必修课了,加上其他什么补肾、养血,养生延年之品,中药成为老广的生活必需品了。
另外,广东的中药,除了中原传来的一套用法,还有一些当地的草药。民国时,南海县的萧步丹编有《岭南采药录》,论说都较切于实用,体例颇似《神农本草》,便于阅读。其他类似的本草著作还有,清代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赵寅谷《本草求原》,民国时胡真《山草药指南》。
可以说,广东的中医氛围自古以来都不错,在现今西医占据领导地位的情况下,在广东这一块地方能有这么厚的中医氛围确实难得。
医者谁不知老年应该恬淡虚无,不问世俗,少言保气,世外桃源,诗酒田园。但许多中医大师最后却耗用自己宝贵的真气和心神,抓紧时间传播中医,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留下光芒。不是他们不懂养生,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大爱啊。功德无量。
中西医只可并存,不可结合。李可先生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本人十分赞同。
为什么呢?
李可先生生於1930年,余生於42年,先生大我12岁。先生在中医界奋斗了几十年直至仙逝,为中华中医学作出了不朽贡献,留下很多著名医案及学术论文,传承和发展了中医中药。我们敬重他学习他。
中国中医中药从春秋(黄帝内经),南北朝(小品方)李时珍(本草)到华舵,张仲景,孙思邈等专家圣手著书立学为了华夏民众的生衍繁荣,传承至今几千年,不是某些人用不科学,伪科学就能打击了的。其深奥层度,科学精华及生命力,也不是一些不学无术之人浮躁的辩解,叚章取义的游说能夠释然。
中西医治病关点不一至:
中医治病以人身为主体,倡导用心养,体养,再用针辅助,灸辅助,药辅助,支撑身体自我调理战胜病魔,除病治病,以首先保护人体五脏六府功能正常运行为原则,认为人身上无一器官是多余的,不主张破坏,当然有人不理解,认为深奥,事实确是这样。
西医不一样:西医对预防,和帮扶治疗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旦对已经养成大病之后西医可通过各科物理诊疗手段进行精准定位,施以行之有效的手段合理诊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减少痛苦。对於外科,骨科,产科手术,现代西医的先进程度,中医是万万不及的。
所以余认为中西医各有特长,可并列发展,取长补短,携手前进,共同为发展,提高中国医疗卫生事业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