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故本病又称为类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2~3倍,女性发病高峰年龄在40—49岁和60~69岁。中老年人很多由青年时发病延续而来。多数病人发病缓慢,部分病人可急性发病。 本病临床表现为:①关节疼痛和肿胀。开始时疼痛较轻,以后逐渐加重。关节疼痛多为双侧对称,常累及双手、腕、膝、肘及肩关节。②晨僵现象。病人有典型的晨僵现象,即清晨睡醒后关节发僵,活动时疼痛明显,关节活动一段时间后疼痛减轻。③晚期关节功能受限,出现畸形。X线表现:早期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以后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变形。晚期关节间隙完全消失。化验检查:病人有贫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快,类风湿因子阳性。部分患者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晚期中老年病人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下降。类风湿因子阴性并不能除外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于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湿、瘀血,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筋骨气血受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疼痛、肿胀、酸乏、重着、变形,治疗有内服药和外治法。而微创埋线治疗可减轻疼痛,控制疾病发展,保护和改善关节功能。埋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穴以病变关节邻近穴和阿是穴为主,结合夹脊穴,以整体取穴相配合,起到长效针感、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作用。 取穴与操作:1)夹脊穴:上肢取颈5~胸5夹脊穴,下肢取腰4~骶1夹脊;2)整体取穴:背俞穴肝俞、睥俞、肾俞和命门穴,曲池、足三里、太溪;3)局部取穴:根据患者受累关节取穴。肩关节取肩髃、肩贞、肩内阿是穴,肘关节取曲泽,腕关节以阳池、阳谷、阳溪,指关节取八邪,膝关节取膝眼、曲泉、膝阳关、阳陵泉,踝关节取解溪、昆仑、丘墟,趾关节取八风,颞颌关节取下关穴。常规注线操作,线体选用PGLA线体。注意背部夹脊穴进针时,应该针尖刺向脊柱侧。每周1次,连续6-10次为1疗程。 类风湿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属于难治性疾病之一。治疗RA的根本为调养正气,辅以活血化瘀、解毒祛痰之法,以解决由于正气不足而导致的痰湿瘀毒互结的标症。对于已经确诊的早期或中期类风湿关节炎,必须坚持连续治疗3-5疗程方可见效;对于关节症状较重的患者,需要适当增加治疗次数或结合火针、药物等其它疗法。火针可以温通散寒、消肿止痛、壮阳补虚,而药物如雷公藤可以抗炎和抑制免疫,多法共进,才能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效果。 颈6-胸4及胸10-腰2等夹脊穴位于督脉和传统补虚穴位的百劳和背俞穴附近,具有补益气血、调补脾胃、补益肝肾等功能。从神经解剖学上来看,夹脊穴所在的相应神经节段分布在四肢和关节,可支配四肢的运动及感觉。在此处进行穴位埋线,能长期持续刺激相应神经,广泛调节四肢的运动和感觉。研究表明夹脊穴埋线治疗后对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病理状态的纠正有促进作用,可能与夹脊穴深层有脊神经后支、伴行的动静脉丛以及联系交感神经与脊神经的交通支分布,由于埋线作用的持续刺激,通过神经、体液途径来调节免疫功能。目前还有待于进一步系统研究其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