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埋线疗法 / 正文

埋线治疗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neurodermatitis)。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颈、肘、膝及骶尾部出现红斑、丘疹,融合成片,表面粗糙,纹理加深,对称分布,剧烈瘙痒,成年人多见。中医称为摄领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以皮肤苔藓样变及剧烈瘙痒为特征; 临床上根据皮损分布情况分为局限性及播散性2种: 1、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开始为局部瘙痒,搔抓或摩擦后出现群栗米粒大肤色、淡褐色或淡红色圆形或多角形质地坚实而有光泽的扁平丘疹,表面覆有糖状鳞屑。皮损可渐渐融合、扩大,皮沟皮嵴明显,相互交错呈菱形或多角形,浸润肥厚呈皮革样,直径可达2~6cm或更大的斑片,境界清楚,并有抓痕及血痂,大多数皮损冬轻夏重。皮损局限于一处或几处。 2、播散性神经性皮炎:与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相似,但分布广泛而弥散,呈皮肤色、褐色及淡红色扁平丘疹或苔藓样斑片。多见于头颈部、肩背部及四肢等处,自觉阵发性剧痒,待搔抓出血后方觉瘙痒有所减轻,患者常因此失眠而致情绪烦躁。病程慢性,经久不愈,极易反复加剧,抓伤皮肤可导致皮肤继发感染,处理不当还可以引起接触性皮炎。 本病发病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有关。主要诱因有神经因素(性情急躁、思虑过多、精神紧张、情绪忧郁、睡眠不佳及过度疲劳等)、饮食因素(饮酒、辛辣食物及高蛋白食物等)、胃肠道功能障碍(消化不良及便秘等)、内分泌失调(如更年期)、感染(疖、毛囊炎等)、毛织品(毛衣等)、硬质衣领(衬衫)、化学物质(镀镍、铬表带,项链)等刺激有关。 搔抓是诱发本病及形成苔藓样皮损的重要因素,搔抓可使瘙痒加重,瘙痒加重后愈想搔抓,造成皮损越抓越厚,越厚越抓,越抓越痒的恶性循环。 本病以20~40岁青壮年多见,未成年少年少见。 原因: 1、精神因素:目前认为是发生本病的主要诱因,情绪波动、精神过度紧张、焦虑不安、生活环境突然变化等均可使病情加重和反复。 2、胃肠道功能障碍、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体内慢性病灶感染而致敏,也可能成为致病因素。 3、局部刺激:如衣领过硬而引起的摩擦,化学物质刺激、昆虫叮咬、阳光照射、搔抓等,均可诱发本病的发生。 症状 神经性皮炎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麻烦和痛苦,剧烈瘙痒,搔抓不止,常常使人坐卧不安,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并且病程较常,时好时坏,缠绵不愈,使患者情绪不佳,甚至易躁易怒,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神经性皮炎本身的原因。由于神经性皮炎的发病原因、病理机制复杂,一般方法难以很快治愈。 (2)医生的问题。诊断失误,下药不对,治疗措施不当,甚至滥用激素。 (3)患者本身的问题。有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起居毫无顾忌,辛辣肥厚想吃就吃,问题就出在这里,仍不在乎,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调理”,神经性皮炎更是如此,如果能把日常生活调理好,既可预防神经性皮炎的发生,又有利于神经性皮炎的治疗恢复。 本病初发时,仅有瘙痒感,而无原发皮损,由于搔抓及摩擦,皮肤逐渐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坚硬而有光泽,呈淡红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因有阵发性剧痒,患者经常搔抓,丘疹逐渐增多,日久则融合成片,肥厚、苔藓样变,表现为皮纹加深、皮嵴隆起,皮损变为暗褐色,干燥、有细碎脱屑。斑片样皮损边界清楚,边缘可有小的扁平丘疹,散在而孤立。皮损斑片的数目不定,可单发或泛发周身,大小不等,形状不一。 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部两侧、颈部、肘窝、腘窝、骶尾部、腕部、踝部,亦见于腰背部、眼睑、四肢及外阴等部位。皮损仅限于一处或几处为局限性神经性皮炎;若皮损分布广泛,甚至泛发于全身者,称为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自觉症状为阵发性剧痒,夜晚尤甚,影响睡眠。搔抓后引直血痕及血痂,严重者可继发毛囊炎及淋巴炎。 本病为慢性经过,症状时轻时重,治愈后容易复发。 临床表现 以剧烈瘙痒,皮肤局限性苔藓样变为特征,分为局限性和播散性两种。局限型好发于颈项、肘等处,播散型好发于头、四肢、肩、腰等处。 一.局限性神经性皮炎:90%以上好发于颈部,其次为肘、骶、眼睑、腘窝等处,首先感觉局部瘙痒,后出现集簇的粟粒至米粒大正常皮色或淡褐色、淡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稍具光泽,复盖少量秕糠状鳞屑,进而丘疹互相融合成片,因痒常搔抓刺激皮肤渐增厚,形成苔藓样变,境界清楚,患处皮损周围常见抓痕,血痂。 二.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皮损表现与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相似,但分布广泛,累及头、四肢躯干等处,陈发性剧痒,尤以夜间为甚,影响睡眠,病程慢性,易反复发作。 病理检查 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可伴有轻度海绵形成。真皮部毛细血管增生,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或可见真皮纤维母细胞增生,呈纤维化。 治疗方法 (一)中医:1、中药治疗。2、针灸治疗。 (二)西医:1、镇静药及抗组织胺药物。2、封闭疗法。3、局部用药。 本病为慢性经过,症状时轻时重,治愈后容易复发。 埋线治疗 主穴:血海(双)、曲池(双)、皮损区(阿是穴)。 操作:将3/0号医用羊肠线剪成2cm左右长的小段,9号注线针,埋线时在选定的穴位作常规消毒后,将剪好的肠线置入9号注线针的针管内,然后快速刺入皮肤下,循经进针到肌肉层,推动针芯将肠线植入穴位内,缓慢退出针头,按压针孔。 典型病例 张xx,男,39岁,自诉2年前起双肘尖下部皮肤瘙痒难忍,以夜间为重,查双上肢肘尖下部见约4cmx6cm大小皮损区,皮肤干燥,触之较硬,呈对称分布,皮损区上有抓痕,诊断为神经性皮炎。治疗用肠线穴位埋线,取曲池(双)、血海(双)、阿是穴,埋线1次皮损区缩小,瘙痒减轻,埋线2次后,皮损消失。患者半年后因咳嗽来医院取药时,自诉皮炎无复发。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皮肤病,病因尚不清楚,属中医牛皮癣范畴,认为初起多由于风湿热之邪蕴阻肌肤经络,日久由于营血不足,血虚生风化燥,皮肤经络失于濡养,耗伤阴血,以致患处皮肤粗糙脱落白屑和瘙痒。也可由于过食辛辣刺激物品及精神因素引起气机不畅,郁久化热,又复感风邪而诱发本病。肠线穴位埋线,既有针刺的机械刺激,又有持久柔和的长效针感效应,羊肠线作为一种异性蛋白,在体内逐渐软化吸收,对人体产生特异性刺激,类同组织疗法的过程,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效能,同时肠线刺激了穴位,又起到了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1009003号-1职业技能证书报考.情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