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埋线疗法 / 正文

穴位埋线结合针刀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段脊柱慢性退行性疾病,年龄多发生于40岁—60岁之间,随着社会进步,职业病相对增多,颈椎病已不再是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专利病,近几年间20岁-40岁之间的男性、女性颈椎病也相对增加,现代医学称为颈椎退行性病、及颈肩综合症等。患者常出现颈肩疼痛、手指麻木、头痛、眩晕、耳鸣等多种症状。按病变部位、症状的不同,可分为交感神经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祖国医学称之为“脖颈伤筋”复感风寒邪气而致“痹症”。 我科自2000年以来,应用穴位埋线技术结合针刀治疗颈椎病200例,现总结如下,年龄组分为:21岁—40岁39例、41岁—60岁116例、61岁—75岁45例,其中男性121例,女性79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者75岁。 患者均为X光线拍片或CT片定位,诊断为不同程度的颈椎增生,颈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方法: 患者平卧,头正位(颈部前屈位),根据X线片或CT定位取锥体病变区为穴位埋线点及针刀穿刺点.操作:常规消毒后,用2%利多卡因局麻,行针刀在病变部位运行手法,后用16号穿刺或陆氏埋线针将1号、2号羊肠线分别埋入病变区内,每次4-6穴,15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 结果:痊愈:治疗后自觉症状消失,颈椎活动度正常,可以参加正常的工作。 显效:自觉症状减轻,但仍会有疼痛或麻木、不适感,颈椎活动度尚可,可参加正常工作。 无效:治疗后自觉症状无明显好转。 治疗次数不等,痊愈86例,显效10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痊愈+显效)达94%,无效占6%。 典型病例: 李某,男,43岁,农民,安阳县白壁人,于2003年4月15日来我科就诊,主诉:头痛3年余,在当地诊所、县医院治疗,口服多种镇痛药疗效不佳,X光拍片见颈2、3椎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前来治疗,查:患者颈2、3、4椎旁组织变硬,有压痛,且有偏头痛,当即行针刀,穴位埋线术,取穴颈椎3、4椎旁(双侧)埋线一次后,患者自觉疼痛减轻,又进行2次埋线术,痊愈至今无复发。 例2,蔡某,女,51岁,铜冶李村人,于2001年6月3日来我科就诊,主诉:双侧拇指、食指麻木,2年余,近半年右肩关节疼痛,抬肩动作受限,在当地诊所口服天麻片、炎痛喜康等药效不佳,经县医院X线拍片见颈椎3、4、5出现不同程度骨质增生、且颈椎生理弯曲变直,查:患者颈椎3-5椎旁有压痛,颈椎左右活动时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手指麻木感觉,右肩关节抬肩疼痛,诊断为颈椎病。当即在颈3、5颈椎(双侧)右肩穴、风池穴,埋线2次,症状减轻,共治疗4次,患者痊愈,随访一年无复发。 讨论: 颈椎病的主要病变特点是颈椎间盘关节突出,关节囊及韧带等组织退变,导致椎体骨质增生,产生对神经根、脊髓的压迫或影响椎动脉供血而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状为主的综合症。 穴位埋线疗法是经络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羊肠线在穴内的生理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经经络传入体内,以达“疏其气血,令其条达”治疗疾病的目的,纵观本法的整个操作过程,实际上包含了穴位封闭、刺血、留针及组织法等多种刺激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素问调经论》说:“刺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其经,以成其疾,血去则经隧通矣”。说明刺血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羊肠线为异体组织蛋白,可使人体淋巴细胞致敏,同时产生多种淋巴因子,激发人体免疫功能,二者结合,从而改善微循环,缓解血管痉挛,改善了局部组织的缺血、缺氧的状态,它通过经络作用于机体起到协调脏腑,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1009003号-1职业技能证书报考.情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