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并未让中医大展拳脚,不少人却因此断粮……
#中医与社会#中医与人生
记录行医点点滴滴,看病、读书、思考、写文章,进与病谋,退与心谋,不网诊、不咨询、不科普、不商务合作……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以中医为乐,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我读研的时候,有一个给我们上《自然辩证法》的老师说,“你们中医光知道守旧,背伤寒背温病,现在哪有伤寒哪有温病”?也许有的同学信他的话,而我是不赞成他这句话的。
中医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谁都能插上嘴,哪怕是个外行,也都觉得自己说的振振有词。《伤寒论》《温病条辨》这是中医的经典,本质上来说,其理论主要是指导外感类疾病的,包括传染病。虽然书中的方子可以治疗许多内伤杂病,但是其框架结构和体系主要针对的就是外感病。
历史上,无论是张仲景,还是李东垣,还是后来的叶天士、吴鞠通等人,都是在传染病流行的年代走出的名医,所谓时势造英雄。大量的实践,必然会引起新的理论经验,并且可以在临床中重复,后人奉之为经典。
所以,在所有喜欢中医的学子中,几乎没有不推崇经典的,也几乎没有人不在经典上下功夫的,多数人下的都是苦功夫。我至今记得,当年大学读书期间,每天早起跑到教学楼前面的小树林背《内经》《伤寒》《温热论》《温病条辨》等,而周围的人几乎都是在背英语,但我觉着总有一天经典会派上用场。
2020年疫情爆发,我有几个同道好友都认为中医的机会来了,这么多年研读背诵被人喷作无用的《伤寒》《温病》,这下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了,甚至都有人想着辞掉工作去武汉,免费给患者去治病。
说良心话,自从有了人类以来,瘟疫从未远离我们,一部中医学术史,就是一部各地中医同不同瘟疫作斗争的历史。所以,中医治疗传染病,从古至今就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
?
我当时就说,时代不同了,如今不是古代,这样的传染病在现代中国,已经上升到政治层面了,不是你想治就能治的,好心也不行。不是给各位同道泼冷水,别想着大展拳脚火一把了,恐怕生存会更难。
果不其然,我的许多同道开诊所或者坐诊,别说让你治新冠了,连感冒都不让你治了,患者人数不断减少。而且,许多地方,当官的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不断加码,强行把当地诊所和国医馆都关门了,不少中医都断粮了,有的甚至还给员工发着工资,交着房租,举步维艰。
我今天说的中医,是体制外的中医,体制内中医门诊是不受影响的,甚至还会借此机会吸引一些中医诊所原本的流量。
近期每天都有患者问我何时恢复坐诊,也有一些老患者说以前孩子生病从没打过吊瓶,都是找我用中药治疗,因为最近无法找我看中医,孩子平生第一次打上了吊瓶。越是在底层,越是混乱时期,越能看清社会,人性黑暗与自私更加清晰明显,忽悠鼓动别人的嘴脸更加肆无忌惮,看清人世间的无奈与辛酸,就如同三十多年的那场农村JHSY。
所幸,许多中医同道早已提前看淡,也提前做了5至10年的思想准备,中医的作用是不会被人客观宣传的,哪怕对于新冠很有用,都不如进口的特效药,因为这不单是学术问题。如果特效药真的特效,美国为何还这么多患者,难道老外都是傻子?
疫情过后,富人将会更富,穷人将会更穷,年青人将更加热衷于追逐铁饭碗,也将会有更多的人愿意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