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虚药补气药之白术 | 中药知识
温馨提示
本栏目意在为大家介绍中草药的基础常识,让大家对它们有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好在看到医生开的方子或者选购中成药时,对其中的各种药物的性味功效做到心中有数,而并不是让大家粗浅地看一遍之后就自己开方子抓药!很多药材有一定的毒性,需要有经验的大夫将药材合理地配伍或炮制后方可使用或避开不用。因此,大家切勿自己胡乱用药,身体需要的时候,一定要请专业医生辨证开方!
补虚药
凡以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也称补益药或补养药。
本类药物能够扶助正气,补益精微,根据“甘能补”的理论,故一般具有甘味。各类补虚药的药性和归经等性能,互有差异,其具体内容将分别在各节概述中介绍。
虚证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但就其“证型”概括起来,不外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四类。气虚或阳虚表示机体活动能力减弱或衰退,在临证中表现为“形不足”;血虚与阴虚表示机体精血津液的损耗或枯竭,在临证中表现为“精不足”。治疗这些虚证的基本原则,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本章药物既有甘温益气助阳之药,以温补形体之虚寒;又有甘寒滋阴养血之品,能滋养阴血津液之不足。总之,能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亏损而治虚弱诸证。本类药物根据其功效和主要适应证的不同可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四类,分别主要针对气虚证,阳虚证、血虚证、阴虚证的治疗。
使用补虚药时,除应根据虚证的不同类型选用相应的补虚药外,还应充分重视人体气、血、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一般来说,阳虚者必兼气虚,而气虚渐重易致阳虚;阴虚者每兼见血虚,而血虚者也易致阴虚;气虚、阳虚则生化无力,可致血虚、阴虚;而血虚、阴虚则生化无源,无以化气,易致气虚、阳虚;气虚或血虚日久不愈,可致气血两亏;阴虚或阳虚日久不愈,可致阴阳俱虚;而热病后期或久病不愈,耗伤气阴,每致气阴两虚。故补气药和补阳药,补血药和补阴药,往往相辅而用。至于气血两亏、气阴两虚、阴阳俱虚的证候,又当气血双补、益气养阴或阴阳并补。补虚药除有上述“补可扶弱”的功能外,还可配伍祛邪药,用于邪盛正衰或正气虚弱而病邪未尽的证候,以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
使用补虚药时,还应注意顾护脾胃,适当配伍健脾消食药,以促进运化,使补虚药能充分发挥作用。
虚弱证一般病程较长,补虚药宜作蜜丸、煎膏(膏滋)、片剂、口服液、颗粒剂或酒剂等,以便保存和服用。如作汤剂,应适当久煎,使药味尽出。《医学源流论》说:“补益滋腻之药,宜多煎,取其熟而停蓄”,颇有法度。个别挽救虚脱的补虚药,则宜制成注射剂,以备急用。
补虚药治疗虚证,凡身体健康,并无虚弱表现者,不宜滥用,以免导致阴阳平衡失调,气血不和,“误补益疾”。实邪方盛、正气未虚者,以祛邪为要,亦不宜用本类药,以免“闭门留寇”。
补气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甘温(或甘平),以补脾气和补肺气为主,部分药物能补心气、补肾气,个别药物能补元气,主要用于:脾气虚证,症见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体倦神疲、面色萎黄、消瘦或一身浮肿,甚或脏器下垂等;肺气虚证,症见气少喘促、动则益甚、咳嗽无力、声音低怯、易出虚汗等;心气虚证,症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等;肾气虚证,症见尿频或尿后余沥不尽,或遗尿,或男子早泄遗精,女子带下清稀等;元气虚之轻症,常表现为某些脏器虚;元气虚极欲脱,可见气息短促,脉微欲绝等。部分补气药还兼有养阴、生津、养血等功效,还可用于治疗气阴(津)两虚或气血俱虚证。
白 术
出自《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浙江、安徽,传统以浙江於潜产者最佳,称为“於术”。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切厚片。本品气清香,香气浓,味甜微辛。以切面黄白色、香味浓者为佳。生用或麸炒用。
【药性】甘、苦,温。归脾、肾经。
【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应用】
1.脾气虚弱,食少倦怠,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带下
本品甘温补虚,苦温燥湿,主归脾、胃经,既能补气以健脾,又能燥湿、利尿。临床可广泛用于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内生的食少、便溏或泄泻、痰饮、水肿、带下诸证,对于脾虚湿滞证有标本兼顾之效,被前人誉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治脾虚有湿,食少便溏或泄泻者,常配伍人参、茯苓等药,如四君子汤(《和剂局方》)。治脾虚中阳不振,痰饮内停者,常与桂枝、茯苓等药配伍,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治脾虚水肿者,可与黄芪、茯苓、猪苓等药同用。治脾虚湿浊下注,带下清晰者,又可配伍山药,苍术,车前子等药,如完带汤(《傅青主女科》)。此外,取其健脾益气之功,通过配伍还常用于脾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及气血两虚等证。
2.气虚自汗
本品能益气健脾,固表止汗,其作用于黄芪相似而力稍弱。《千金方》单用本品治汗出不止。若脾肺气虚,卫气不固,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者,常与黄芪、防风等补益脾肺、祛风散邪药配伍,如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3.脾虚胎动不安
本品能益气健脾,脾健气旺,胎儿得养而自安,故有安胎之功。适用于妇女妊娠,脾虚气弱,生化无源,胎动不安之证。如气虚兼内热者,可配伍黄芩以清热安胎;兼有气滞胸腹胀满者,可配伍苏梗、砂仁等以理气安胎;若气血亏虚,胎动不安,或滑胎者,宜配伍人参、黄芪、当归等以益气养血安胎,如泰山磐石散(《景岳全书》);若肾虚胎元不固,可与杜仲、川断、阿胶等同用以补肾安胎。
【用法用量】煎服,6~12g。燥湿利水宜生用,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
【使用注意】本品燥湿伤阴,故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者不宜使用。
8岁 | 封面
圆力|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