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水润众生丨一滴水的生命旅程

水润众生丨一滴水的生命旅程
点 击 上 方 ↑ “ 传统中医唐略 ” 关 注 我 们

生命的持续,离不开水液的运行。

在宇宙中的这么多行星上,目前知道的,唯有地球上有人,为什么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地球上有水液的循环。
天上下雨,地上有江河日夜奔流,地下有暗河奔涌渗透,百川归海,大海潮涨潮落。地上的水蒸腾到天空中,变作云雾,又化作雨雪。

人体的水液,也在是不断地循环。
我们每天都要补充水分,或喝水,或食物中摄取;也要排出水分,或排尿,或出汗,甚至流泪、吐痰。这是我们能看得见的,至于体内的水液循环,又是什么样的呢?

水的形式:津与液

水液在人体内,有很多种形式。气血津液中的血、津、液,都是的。其实,气血津液这四个概念的范围的有重合的。气是相对于血而言,津是相对于液而言。液,其实包括血液。

我们嘴里的口水叫津,汗水也叫津。有时候,我们受伤了,擦破一点表皮,还没出血,可能会出一些水;或者出了血,血止了以后,还会流出一些水,这也都是津。

液是什么呢?我们经常听说,血液、组织液、精液、痰液,等等,都是液。
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津要稀薄一些,液要粘稠一些。
所以,我们说,津清而液浊。浊,在这里是粘稠的意思。
我们可以从清到浊,来认识人体水液的运化过程。这个过程,我们上次简单讲过(肺:娇弱的宰相)这次再讲一遍,而且要讲得详细些。让我们从这个过程中去认识人体的津和液。

食物在人体如何转化成津与液

《黄帝内经》讲: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又说: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毛脉合精,行气于府。
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

第二段比较难理解一些,这两段要结合起来理解。
看上去,好像饮和食在人体走的是两条路,而实际上,饮食是不可分的,水谷都是进入胃中,然后通过运化,有用的成分供人体吸收,这就是“水谷之精微”。
在中焦运化的过程中,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这个过程一直会持续到大肠中。也就是说,脾的升清功能把水谷中的精华物质吸收上去,胃的降浊功能会把没法吸收的东西往下赶。
在胃中,升清降浊就开始了;
在小肠中,升清降浊仍在进行;
到了大肠中,升清还有些余绪,主要就是降浊了。

升清就是把水谷之精微往上升,输送到人体各个部位。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这是水谷精微中最清的那一部分,上输到了肺里,再由“肺朝百脉”和肺的肃降功能,输布到全身,使全身得到滋润。
这个过程好比水气从大地蒸腾到天空,化作雨水,落下来,润物细无声。在这个输布的过程中,人体得到了第一重滋润。

肺输布的津液,一部分从皮肤散掉了。还有一部分,最终肃降到了膀胱中,在膀胱中,津液得到肾阳,又往上气化蒸腾,化作轻清的津液,上归于肺。只有最浊的那一部分津液,实在无法蒸腾了,才会成为尿液,排出体外。

其实,我们嘴里的津液,也是膀胱气化蒸腾上来的,所以,如果肾阳虚,就会口渴而尿多。
这就好比天上的雨水,流进湖泊、海洋,再蒸腾到天空。在这个蒸腾的过程中,人体得到了第二重滋润。

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地球上的水是这样循环的,人体的水也是这样循环的。人体在这样的循环中一遍一遍地被滋润着。
这是津的运行,很清,速度也很快。

所以,古人养生,有咽津之法:

就是舌抵上颚,使津液满口,然后徐徐咽下,这其实就是在促进身体津液的循行,要知道,这些津液咽下去后,又进了胃里,马上上输于肺,然后输布周身。

水液运行不利
生痰积饮

津液在运行中,如果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津液滞留,不能运行,就会成为痰饮。

浓稠的是痰,因为它经历了人体的火,是炼得浓稠的,这叫炼液成痰,往往跟火有关;

清稀的是饮,往往因为气滞寒凝,津液不能流动,积在某一处而形成。

因为津液是要输布到全身的,所以,全身都有可能产生痰饮。

水谷之精微所化


还有一部分水谷精微,直接走肝,或者走心,这就是《黄帝内经》说的: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心生血。血乃中焦之汁,奉心神而化赤。”
这就生成了血。血液也在全身循环,于是:

肝受血而能视
足受血而能步
掌受血而能握
指受血而能摄

水谷经过脾胃的运化,水谷之精微中比较浓浊的部分,会淫精于脉,奉心化赤,成为血液。

血液运行于全身,从经到络,从大血管到毛细血管,把物质能量输布到全身,这是动脉血。

然后,血还会回流,回流的血是暗红色的,也就是静脉血,它带回了人体的很多浊气和废物。

这些血经过肝和肺的解毒和过滤,流回心脏,成为新鲜血液。

在这个过程中,人体又得到了一重滋润,也就是血的滋润。而且还得到了一次清理。滋润得充足,清理得干净,我们的身体才能一直这么干净清爽而且有活力。

津液和血液的运行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更精华的物质,被人体更深层次地吸收,这就是,五脏藏精,肾主封藏。
这个过程中,有产生了很多其他形式的液。比如,精液,是乳白浓稠的,它是人体精华,外泄则可以生人,内藏则可以养生。

人体的恒温,需要汗液调节

人体水液的循环,不仅仅是一个打扫、清理、滋润的过程,还负责调节人体的各种平衡。比如,我们常见的汗液,就有很多作用。
在舒适的情况下,人体是不出汗的,因为没有这个必要。什么时候会出汗呢?
首先是热的了时候会出汗。人体会产生大量的热,它需要外界温度低于体温(36.5℃),哪怕外界温度接近体温,就会影响人体的自然散热,人就感觉热了,当外界温度高于36.5℃时,人体的热就更无法自然散出去了,人就会很难受。
在人体无法顺利自然散热的时候,就会出汗,加速散热。
所以,出汗的时候,你以为是被热出了汗,实际上,是身体的津液通过毛孔外泄,来散体内的热。

有人也许要问,当人紧张的时候,手心会出汗,难道也是在散热吗?
是的,紧张时人的心火在妄动,也是会产生热的,这时候,可能出汗的主要部位在五心(手脚心和心口),正是为了帮你排泄心火。

高烧无汗宜解表
高烧有汗注养阴

感冒发烧的时候,有人发热而不出汗,中医往往会用解表的药,来帮助你出汗,一出汗,热就随着汗而外泄了,人体又恢复了平衡。
还有的感冒,人口渴、汗出,各种热象都很旺,这依然是人体企图通过出汗来排泄内热,但是,内热太盛,光靠出汗根本无法排尽。汗出过多,人体津液迅速被高热消耗,容易出现抽搐,惊厥等症状。
这时候,就不要再用辛散的药了,必须直接清内热,用石膏、知母之类,同时要补充津液,用粳米、芦根、麦冬、西洋参之类。
这就是治疗感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存津液。留得一分津液,便留得一分生机。

消化主力军
胃液

胃液、肠液,其实也是津液的一种形式,只是它们所出的位置、发挥的作用不一样而已。
我们正常的人,吃东西下去会很舒服,不会感觉生硬,为什么呢?
因为食物咽下去后,会马上有一团粘液跟它们糅合在一起,把它们包裹起来(具体形态,我们看看呕吐物,就知道了);而在我们胃壁上,也有一层厚厚的粘液(具体形态,我们可以买一个新鲜猪肚回家,看看里面)。

这样,哪怕是粗粝的食物,吃下去也不会感觉难受。这就是胃液的第一重作用,如果胃液不充足,我们吃东西下去后就会感觉胃里有东西,很难受。当然,胃液更大的作用就是帮助消化、腐熟食物。

肠液也是如此,大便要能解下来,就必须有津液在大便和肠壁之间起润滑作用。当然,这个肠液也不能过多,如果过多,大便就稀了,这又是脾虚,清气不升。

保卫呼吸
鼻涕

我们常见的体液,还有鼻涕。
在肺系统中,呼吸要摄入外界空气,这也是一个危险的过程。空气中的污浊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从呼吸道到肺泡,都会少量地产生一些粘液。
空气吸入,在鼻孔中经过了鼻毛的过滤,再往里走,湿漉漉、黏腻腻的呼吸道、气管会吸附掉大量的粉尘、颗粒,吸附了这些脏东西的津液,会排出体外,以流鼻涕或咳痰的形式。
吸入空气中的这些杂质越多,人体分泌的粘液也会越多。

肝之液


还有泪液。人在伤心的时候会流泪,这是因为动情绪了,肝气动、肺叶张,然后流泪。
还有的是因为肝热,比如,有的人一躺下就流泪,或者早上起来眼屎多,都是流泪了。
还有的是肝阴虚,精气不能充分上承到眼睛,于是一遇风邪就会流泪,这就是迎风流泪,多见于老人,或是病后体虚的人。

归纳起来讲,汗为心之液,泪为肝之液,涎为脾之液,涕为肺之液,唾为肾之液。通过五液的变化,可以看出人的身体状况。上面我们故意没有先这样说,而是引导大家多注意津液的循行,最后再这样总结。
有了这个思想,我们还可以观察、思考一下,身体水液的运行状况。我们讲的肯定是挂一漏万,绝知此事要躬行,多从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去观察思考,才会让中医的知识融入我们的生命。

文 | 唐略

唐略微信:

相关阅读
肾:先天之本如何保养探秘奇恒之腑丨贯穿全身的脉与骨天呐,又到了樱桃吃出毛病的季节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1009003号-1职业技能证书报考.情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