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品药香 |
《风土记》
端者,始也,正也,
五月午时为正中节,
故作种种物辟邪恶。
端午将至
挂艾草,做香包,喝雄黄
这些都是端午节的特色民俗活动
今天,和大家说说
与端午节有关的中药材
艾 叶
【艾草】
别名:萧茅、冰台、遏草、灸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分布广,除极干旱与高寒地区外,几乎遍及全国。
【性状】
叶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溶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以叶厚、色青、背面灰白色、绒毛多、质柔软、香气浓郁者为佳。
【药性】
苦,辛,温,入脾、肝、肾经
【功能主治】
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菖 蒲
【菖蒲】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菖蒲是可防疫驱邪的灵草,钱蒲也是常见的观赏盆景,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
在民间,因水菖蒲气味芳香,且青叶似剑,古时术士以为“水剑”,可“斩千邪”。故逢端午“恶日”,家家户户将水菖蒲与艾叶捆成一束悬于门楣以驱邪防疫。有些地区还有用水菖蒲叶沾取艾叶、佩兰等香草煎成的药汤洒在身上的习俗,《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兮沐芳”之句。
菖蒲,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多年生草木,原产中国及日本。广布世界温带、亚热带。南北两半球的温带、亚热带都有分布。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性状】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横走,稍扁,分枝,外皮黄褐色,芳香,肉质根多数,具毛发状须根。叶基生,叶片剑状线形,中肋在两面均明显隆起,花序柄三棱形,叶状佛焰苞剑状线形,肉穗花序斜向上或近直立,狭锥状圆柱形。
【药性】
苦、辛,温
【功能主治】
早泄 小阴经 阳痿 月经不调,化痰,开窍,健脾,利湿。用于癫痫,惊悸健忘,神志不清,湿滞痞胀,泄泻痢疾,风湿疼痛,痈肿疥疮。
雄 黄
【雄黄】
明朝谢肇淛《五杂咀》云: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
清朝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云: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
汪曾祺在《端午节的鸭蛋》中也提到过雄黄酒: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雄黄,是四硫化四砷的俗称,又称作石黄、黄金石、鸡冠石,通常为橘黄色粒状固体或橙黄色粉末,质软,性脆。
【性状】
为不规则的坎状,大小不一。全体呈深红色或橘红色,表面常覆有橙黄色粉末。体重,质松易碎,断面粗糙,红色,明亮。微有特异的臭气。其中颜色鲜艳、半透明、有光泽者习称"明雄"、"雄精"或"腰黄"。以色红、块大、质松、无石性者为佳。不溶于水及盐酸;可溶于硝酸,溶液成黄色;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呈棕色。燃之易熔融成红紫色液体,并生黄白色烟,有强烈的蒜臭气;冷却后熔融物凝成红紫色固体,质纯者凝成橘红色固体。
【药性】
辛,苦,温,有毒,入心、肝、胃经。
【功能主治】
燥湿,祛风,杀虫,解毒。治疥癣,秃疮,痈疽,走马牙疳,缠腰蛇丹,破伤风,蛇虫蟹伤,腋臭,臁疮,哮喘,喉痹,惊痫,痔瘘。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