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常用儿科中成药——咳喘篇

常用儿科中成药——咳喘篇
中成药由于服用方便,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疗效稳定,深受青睐,因此在临床各科广泛使用。

儿科使用中成药现象较为普遍。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儿童中成药市场规模上涨至68.9亿元,增速为11.2%,是中成药市场13个大类中增速最快的。 其中,止咳祛痰类儿科中成药市场规模增速更是达到了12.4%。

咳嗽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小儿处于生理发育期,与成人生理功能明显不同,因此在辨证施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更多的细节。针对儿童咳嗽的OTC中成药品类繁多,想要获得预期的疗效,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合理使用儿科中成药至关重要。

小儿咳喘常从感冒引起。肺为娇脏,外感风邪首先犯肺,小儿更为突出。因为风邪闭肺,肺失清肃,可引起喘促和咳嗽。因此,咳嗽和气喘往往同时出现。

小儿咳喘辨证分型

1.风寒咳嗽症见咳嗽痰稀,气促,并有怕冷无汗,鼻流清涕,发热或不发热,唇舌淡红等。治宜解肌透表,宣肺止咳。可服解肌宁嗽丸、儿童清肺丸、保童化痰丸、九宝丹等。

2.风热咳嗽症见咳嗽痰稠,呼吸气促作喘,鼻流浊涕,或发热有汗。治宜疏散风热,宣肺止咳。可服解肌清肺丸、儿童咳液、桑菊感冒片;发热,咳喘较重者可服妙灵丹、至圣保元丸。

3.顿咳中医又叫疫咳或鹭鸶咳,即百日咳。本病是小儿时期特有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特征。病程较长,以2〜4岁小儿最易感染。多发于冬末春初,感染性很强。

国医大师金世元
鉴别用药
儿童清肺丸、儿童咳液均可治疗小儿外感寒风,内蕴积热引起的咳嗽。小儿保泰康颗粒、健儿清解液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微恶风寒、咳嗽痰多、咽痛等症。小儿止嗽糖浆治疗小儿肺热壅盛所致咳嗽痰黄稠黏,口渴咽痛等症,并无解表功效。儿童清肺丸
【组成】麻黄、细辛、紫苏叶、薄荷、生石膏、天花粉、黄芩、板蓝根、甘草、浙贝母、法半夏、橘红、前胡、青礞石、苦杏仁、紫苏子、葶苈子、白前、瓜萎皮、枇杷叶、桑白皮(蜜制)、石菖蒲。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

【适应证】用于小儿风寒外束,肺经痰热,症见面赤身热,咳嗽气促,痰多黏稠,咽痛声哑等。

【剂型规格】大蜜丸,每丸重3g。

【用法用量】口服,1次1丸,1日2次,3岁以下1次半丸。

【注意事项】

a.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b.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c.婴幼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d.内蕴痰热咳嗽,阴虚燥咳,体弱久嗽者不适用。
e.高血压,心脏病患儿慎用,脾虚易腹泻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f.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g.喘憋,面青唇紫者,应及时就医。
儿童咳液
【组成】麻黄、前胡、苦杏仁、枇杷叶、大青叶、百部、紫菀、桔梗、甘草。

【功效】宣肺润肺,祛痰止咳。

【适应证】用于肺气不宣。症见咳嗽气喘有痰,以及急、慢性支气管炎见有上述证候者。

【剂型规格】糖浆剂,每瓶装100ml。

【用法用量】口服,1〜3岁1次5ml,3岁以上1次10ml,1日2〜3次。

【注意事项】

a.忌食生冷辛辣食物。
b.服用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小儿保泰康颗粒
【组成】连翘、桑叶、淡竹叶、生地黄、玄参、柴胡、浙贝母、蒲公英、马蓝、紫草、桔梗、莱菔子、甘草。

【功效】清热解表,止咳化痰。

【适应证】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流涕,咳嗽,咽喉红肿作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

【剂型规格】颗粒剂,每袋装2.6g,或4g,或8g。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岁以下1次2.6g,1〜3岁1次4g,3〜12岁1次8g,1日3次。

【注意事项】

a.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b.风寒感冒者不适用,表现为发热畏冷、肢凉、流清涕,咽不红者。

c.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d.脾虚易腹泻者慎服。

小儿止嗽糖浆
【组成】川贝母、知母、麦冬、玄参、天花粉、胆南星、瓜蒌子、桑白皮、紫苏子、竹茹、紫苏叶、苦杏仁、桔梗、槟榔、甘草。

【功效】润肺化痰,清热止嗽。

【适应证】用于肺热阴伤。症见咳嗽痰稠,色黄量少,鼻流浊涕,口渴咽痛,舌红,苔黄,脉数。

【剂型规格】糖浆剂,每瓶装100ml。

【用法用量】口服,1次10ml,1日2次,周岁以内酌减。

【注意事项】

a.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b.风寒咳嗽者不适用,表现喉痒咳嗽,痰白稀薄,发热无汗。

c.脾胃虚弱,大便稀溏者慎用。

健儿清解液
【组成】金银花、菊花、连翘、山楂、苦杏仁、陈皮。

【功效】清热解表,祛痰止咳,消滞和中。

【适应证】用于风热表证兼食积。症见发热,微恶寒,咳嗽咽痛,口腔糜烂,食少纳呆,脘腹胀满等。

【剂型规格】糖浆剂。

【用法用量】口服,1次10〜15ml,婴儿1次4ml,5岁以内1次8ml,6岁以上酌加,1日3次。

【注意事项】

a忌食生冷辛辣食物。
b.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c.脾胃虚弱、大便次数多者慎用。

d.6岁以上儿童可在医师指导下加量服用。

【本文选自《国医大师金世元中成药学讲稿》,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翟华强、王燕平、翟胜利、商洪才。编辑整理。】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1009003号-1职业技能证书报考.情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