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经气脉络:健康体形与心脏共振互补
健康体形与心脏共振互补
心脏把血打出去,主动脉的架构位置很重要,多挂一颗心脏效果并不一定好。
譬如手术室用的左心室辅助器所输送的血仍是以打到主升动脉的效率较佳。
也有打到其他特定位置以辅助心脏之不足,但效率就远不如原心脏(仅一点七瓦)打在主升动脉的膻中穴位置。
这些问题都一致指出心脏是以配合身体的共振状态跳动时最有效率。
事实上,循环系统是心脏控制生理发育的机制。
胚胎发育时当然如此,即使长大,心脏仍在控制体形:心脏差,身体水肿四肢萎缩只长肚子,因为能量送不出去以达到四肢,所以越年老长得越像青蛙。
所以好的气功师父到年纪大的时候,体形会像个椭圆球,因为共振最好。
他不胖,肌肉不大,不像打拳击的,这是因为心脏循环状态佳回过头控制体形。
也就是说,心脏与身体互相影响:心脏打出的波形影响身体,反之,因为身体是心脏的负荷,所以会影响心脏打出的波形。
穴道、器官之于循环系统的重要性,从共振理论看,不仅是负载(当然负载因为要供血给它),更共振的一部分。
我们曾把老鼠的肾脏动脉夹住发现全身脉波是往下掉而不是变大;一般说器官是负荷,因此拿掉心脏的负荷(器官),脉波应该变大,但实验的结果脉波却是变小,这真是不能理解。
当器官接上去,全身循环反因此而增加、所以我们知道器官不只是单纯的负荷。
不仅器官如此,穴道实验我们也做过,把穴道按住,没压血管,例如压手上大肠经穴道,整个大肠经循环都减少。
没压血管,只压住穴道,依反射理论,例如压二间、三间穴(在食指侧面),理论上应该反射增加,脉应该变大。
所以,我们身体这个架构所有穴道及器官都像共振的加压站,血是送到这些器官,但是因为这些器官的负载加压反而使共振更好。
——《看懂经气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