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汤——这些精华内容你get到了吗?
经方——小建中汤 是经方人常用的方剂,本文系统为您整理了关于小建中汤的原文和医案精选,希望对您平日的中医学习有所帮助。
【原文】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100)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102)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3)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18)
【医案选】
1、腹痛(刘渡舟医案):李妇,38岁。产后失血过多,又加天气严寒,而腹中疼痛,痛时自觉肚皮向里抽动。此时,必须用热物温暖,方能缓解。切其脉弦细而责,视其舌淡嫩,苔薄。辨为血虚而不养肝,肝急而刑脾,脾主腹,是以拘急疼痛,而遇寒更甚。为疏:桂枝10克P6芍30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7枚,当归10克,饴糖40克(烊化)。
此方服3剂,而腹痛不发。转方用双和饮气血两补收功。(《新编伤寒论类方》1984:24)
按语:本案为典型的虚寒腹痛、由血虚不能养肝,肝急刑脾所致,以腹中急痛,喜温喜按,脉弦而细为特征。小建中汤在补益脾胃之中兼能平肝胆之气,又能缓解筋脉之拘急,用于本案正中其机。据刘老经验,治疗脾气虚弱,肝胆气急腹痛,可先服小建中汤,然后再用小柴胡汤去黄苓加芍药,效果更佳。
2、胃脘痛(胡希恕医案):张某,男,42岁,1966年6月10日就诊。胃院隐痛反复发作已5年,经检查诊断为“胃粘膜脱垂。”近常饿时胃皖痛,恶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塘,日二次行,下肢痪软。先与附子理中汤治之不效,后细问症,据有汗出恶风,脉缓,知为表虚中寒之证,故予小建中汤:桂枝10克,白芍18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饴糖45克(分冲)。
服6剂胃脘痛已,但饿时仍不适,大便溏好转,但仍日二行,再服上方。7月1日复诊,除大便微溏外,余无不适。(《经万传真》1994;
按语:中焦虚寒,胃络失煦而疼痛。治宜温中寒,缓里急。附子理中汤虽能温中,但无缓急之功,故用之乏效。惟小建中汤辛甘化阳而温里,酸甘化阴而缓急,正中病机,故投之痛已。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胶饴一升。
【功用】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方证要点】
1、特征症状:腹痛,喜温喜按;心悸或者心下悸;出血证;失精家。
2、主要症状(表寒证+阳明虚热证):
(1)表寒证:咽干口燥不欲饮水或者少饮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无三阴证;
(2)阳明虚热证: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3、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小道经方认为:
1、顾名思义,小建中汤有建中的作用,所谓建中,即“建立中焦”,中庸白芍能加快转中轴的过程,从而恢复脾升清胃浊降的功能。
2、小建中汤证有明显的腹证:腹直肌痉挛,显现于浅表,腹壁扁平,呈绷紧状态,但按之软而无抵抗感,内无硬块、包块等。
3、方中芍药以白芍为宜,如果身体有明显的虚热情况,可以用赤芍代替白芍,饴糖属麦芽糖类,有营养作用,为方中主药,不可缺少。临证使用时若无饴糖,可以用生麦芽代替。
4、服用小建中汤后,可能会出现腹痛的情况,这是因为身体在破里寒。另外,出现大便量增多,我们称之为“开太阴”,也是脾胃功能在恢复的标志。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想走近经方的世界,优酷视频《小道经方》等你来学习~
更多精彩的养生内容、健康知识,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小道经方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小道经方》的疑问,可以联系小道经方工作人员,我们会为您做专业、详细的解答。
新浪微博:@小道经方
小道经方QQ贰群:411158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