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聪明的患者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
始终这样认为,我首先是一名患者,其次才是一名医生,因为我患过的疾病、吃过的药物比我的许多患者还要多。无论是谁,哪怕是帝王将相,还是褴褛乞丐,终将都会面对疾病,面对生死。即便你是神医、名医,也不可能不得病,所谓寿终正寝、往生极乐的人少之又少。
当我们去看病时,无论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要学会做一名聪明的患者,做患者合格与否,直接关乎到疗效,并且最终与患者利益相关。
医患之间是一种特殊的平等合作的关系,同仇敌忾,一起努力去面对疾病的挑战。医生不应把自己当成济世救人的菩萨高高在上,受人膜拜。患者也不应把自己当成顾客,当成上帝,把看病当成照顾医生的生意。因为这两种想法都违背医道的初衷,不是平等的医患关系。一进医院就把自己当顾客、当上帝的患者,不追求疗效,却追求表面服务,不是病的太轻,就是有心理疾病。
有些病人去看中医,自以为自己很高明,隐瞒病史,想借此考验一下对面中医的把脉水平,这是电视剧看多了,虚幻了。我前面写过相关的文章,把脉是为处方选药服务的,不是算卦,不是为了猜出症状或疾病名称。即便你把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拉过来把脉,他们把完脉也肯定说不出高血压这三个字,因为古代压根就没有这个西医名词。去看病就应当把必要得病史信息传递给医生,不逃避医生的问诊,有问必答,问诊过后还可以补充。隐瞒病史,害人害己,最终是害了自己。
自己心里要明白看病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当于医生记录的主诉,以症状为主,带上时间长短。比如医生问那不舒服,回答如下:发热3天,或咳嗽1月,加重1周,或胃痛半年……都可以。有些患者坐下后,医生问哪不舒服,回答能让人笑趴。
医生:您是那不舒服?
患者:胃不舒服。
医生:胃具体怎么不舒服?
患者:就是不舒服。
医生:是胃痛、胃胀、恶心、反酸、烧心、打嗝、还是发堵、发热……?
患者:不是,就是胃不舒服。
医生:哦,你为什么来看病,想解决啥子问题?
患者:胃不舒服。
医生:(有点怒了)是胃痛、胃胀、恶心、反酸、烧心、打嗝、还是发堵、发热……?到底那不舒服?
患者:就是不舒服。
医生:好啦,你先去外面想想到底是怎么不舒服,想好了再进来,今天实在想不起来明天想起来再来也不迟,先看下一位病人……
患者:大夫,别,我,吃了饭经常胃疼……
医生心想:问诊比特么审问罪犯还困难,撬不开嘴。
还有一种患者,自己给自己下诊断,指导医生用药,也很有意思。
患者:赵医生,我是慕名而来,来看看脾虚。
医生:请问你哪不舒服?
患者:我就想看看脾虚。
医生:有什么症状么?
患者:就是脾虚。
医生:(无语),为啥说自己脾虚?
患者:我比较懒,不愿上班工作,喜欢休息。
医生:哦,我也脾虚。
疾病复杂的很,不是口渴就是阴虚,也不是懒惰就是气虚。有时候普通人学点中医皮毛反而不是好事。我进入中医药大学门之前,因为身体原因,经常看中医,慢慢地自己喜欢上了中医,于是买来中医书籍细读,自认为久病成医,名副其实的中医爱好者。后来自己读了本科研究生,七年的时间,下了一番苦功夫,回过头来看自己,当初中医爱好者阶段是多么的无知。
中医的实践性很强,如同搏击,目标是为了克敌制胜,而不是为了学个一招半式进行表演卖弄,标新立异。许多爱好者追求的就是一招半式,并且总幻想着有一种招式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实际上,要想真正搞好中医,是需要扎实基本功的,如同搏击的基本功,训练体能与灵敏性、抗打击能力等,需要长期大量练习。
更多干货文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