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防暑之际防寒莫大意
转自:清艾轩闻岐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MDQyNzI4OA==&mid=2247483811&idx=1&sn=a96f0fd4be4b1751f3f01c894522ff6a
每翻阅《全国名医验案类编》这本书,我都会有新的感受和启发,甚至被折服。很多医案记录得很简略,字里行间却渗透着无尽的韵味,仿佛面对当年一个个中医大家的谆谆教诲。
全书不外从风、寒、暑、湿、燥、火几个方面论述并列举各个医案,其中不乏我们今天看来的急症、危证,却仿佛都是在说感冒。不要小看感冒,它几乎可以纲罗绝大多数内科疾病,很多内科疾病我们都可以追溯到感冒,感冒的误治、感冒的变证、感冒的兼证、新感引动伏邪等等,感冒之意大矣!难怪当然恩师经常跟我们说:如果把感冒玩透了,你的中医也就学好了。现在想来,对外感的认识,我还在路上。
今天北京下了一天雨,闷热之际终于迎来了短暂的清凉,借此,我们分享一则夏月伤寒案:
夏月伤寒案(内科)
周小农(住无锡)
病者 王子珊,年三十余,住沪南。
病名 夏月伤寒。
原因 丙午夏杪,感冒新凉,就他医服栀、豉、香薷、滑、苏等剂,纤毫无汗,而形寒可披绒衫。
证候 热不甚,口亦不渴,凛寒无汗。
诊断 脉濡苔白,此伤寒,非伤暑也。
疗法 但用外治。
处方 用浮萍、薄荷、苍术、苏叶、葱、姜各五钱大剂,使其避风煎沸浴之,复薄衾而卧。
效果 遍身汗出,凛寒遂解。
廉按:此为体实者而设,若虚者熏足复衣,亦可取汗。
(说明:文中所选方剂为案例方,不可套用)
夏月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伤暑,而伤寒可能往往被忽视。夏月阳气走表,肌肤腠理都是疏松的,虚邪贼风往往容易趁虚侵袭。科技发达了,无论是办公室、私家车、公交、还是地铁都有使用空调,稍不注意,就可能被寒邪所伤,这种情况也称之为“阴暑”。
阴暑在过去也是可能出现的,多见于膏粱之辈,避暑于深堂大厦,也可见于平民百姓,如夏夜在外面纳凉、或是睡凉的石板上、或者是用凉水冲澡、或是走在阴湿的山洞里或是淋雨等都是有可能感受寒邪的,阴,我们可以理解为寒凉的、理解为湿重于热的,还可以理解为不容易被人发现的、不明着来的,大热天的本是防热防暑,却不料被悄悄而来的寒邪所伤。然而,无论阴暑、阳暑,暑为湿热二气所化,往往容易从阳化,治疗阴暑多用到香薷饮或是新加香薷饮。
然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方无定方,法无定法,这则医案就是很好的案例,“形寒可披绒衫”,即使用豆豉、香薷、苏叶亦不能发其汗,而患者脉濡苔白,可以看出中焦虚寒,脾胃运化能力较弱,汤药不能很好地使药力发挥作用,于是采取“避风煎沸浴”之法,邪在表,不经过脾胃,直接通过药浴的方式亦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
当然,这样典型的夏月伤寒在现实中也并不多见,却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治病的方式很多种,关键在灵活变通。就如这个案例,暑季有暑季的季节特点、每个人的体质有他的体质特点、疾病也有它的特点,综合了这些特点,灵活变通,也就更有可能找到治疗疾病的最佳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