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喝酒的人,都很讲究下酒菜
喝酒是有非常多的讲究的。不但在礼节上有规矩,在饮食上更有规矩。礼节不周,会得罪人;饮食不当,会喝坏自己的身体。只不过礼节上的规矩,大家都挂在嘴边,而饮食上的规矩,唯有老酒客心知肚明而已。
喝酒是必须吃菜的,我们把喝酒的时候该吃的菜叫“佐酒菜”或“下酒菜”。这些叫法就很有学问。佐,有帮助的意思,又有反佐的意思。佐酒菜,一方面意味着要让喝酒喝得尽兴,有滋味,另一方面还意味着性质要跟酒有相反之处,能纠正酒的某些偏性,把酒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最小化。下酒菜,也有类似的意思,无非是让喝酒更有滋味,而且在体内消得更快。
所以,惯于喝酒的,或者会喝酒的人,会对下酒菜非常讲究。
我有位伯父,过去在企业当了点儿小官,每天应酬不断,每次都喝得面红耳赤,回到家里嘴里还打着饱嗝。现在年事已高,退休在家,身子骨依然硬朗。有人可能会犯嘀咕:不是说暴饮暴食对身体不好么?不是说喝酒伤身体么?这老头过去可没少喝酒,怎么没见他有什么损伤呢?
我最熟悉他了。在儿时的回忆中,他每次来我家里喝酒,哪些菜是必备的,菜要怎么做,他都直言不讳,在其他场合下也是如此,有的人甚至抱怨:“这人喝酒哪来这么多馊讲究啊?”学医后,才发现,他的这些“馊讲究”都是有道理的。
伯父要求的下酒菜,首先是“香”。无论荤素,都要放葱、姜、蒜,还要炒得香香的;花生米必须要炒得香脆可口的,那种在醋里泡软了的花生米他是从来不吃的。在这酒香和各种菜香交织的氛围中,他马上就兴奋来了,还未举杯,就有了三分酒兴。香,是一种神奇的气息,对人体好处多多,也许,真是因为某些气息对人体有好处,人体本能地喜欢,才觉得它们香吧。芳香醒脾,能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保证喝下去的酒能及时运化,不至于使湿热过久困在胃里;芳香怡神,能使人心情愉悦,肝气通畅,肝的疏泄功能增强了,恰好酒喝下去以后要依靠肝的疏泄功能来分解;芳香宣肺,能促进呼吸,使肺更为通透,恰好有一部分酒精需要通过肺的呼吸直接呼出去。
其次是荤素搭配。既要有荤菜,又要有素菜,尤其是蔬菜。伯父总是得意地说:“喝酒前,三块大肥肉下肚,然后喝酒才香!”空腹是不宜喝酒的,这样醉得最快;反过来,几块肥肉下肚,胃里油了,酒精就吸收得慢一些。但是光吃肉也是不好的,毕竟肉也是滋腻的东西,吃多了也容易留住酒的湿热之邪。这就需要蔬菜了。蔬,与“疏”相同,我们的老祖宗之所以吧蔬菜叫蔬菜,就是因为,其一,蔬菜是绿色的,通肝气,能疏肝;其二,蔬菜本身就能疏通肠胃,帮助消化。保持肝气和肠胃的疏通,就喝下去当然会消得快了。所以伯父常说:“喝酒不吃青,两眼冒金星。”如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人多得是,在吃肉喝酒的同时还想着有点儿青菜的人可能比较少了吧。
伯父喝酒,不离白开水,往往一顿酒喝下来,白开水也喝掉三四大杯了。白开水虽然不是菜,但也是“佐酒”的一种方式,酒杯水稀释了,更容易运化,而且,喝水多了,人体水液代谢加速,小便增多,汗增多了,也有助于酒精的排出。
我们那里有个规矩,只要家里有长辈,或是酒桌上有长辈,你喝酒的时候就不能吃饭,必须把酒喝完后才能吃饭,而一旦某人开始吃米饭了,你就再也不能劝他喝酒了。这个规矩虽是一种礼节,却也是出于健康考虑。因为饭后喝酒,酒被主食顶在上面,酒气就容易上冲,犯肺甚至犯头,对人体健康不利。如果饭后喝酒,就是“犯上”。所谓犯上,有冒犯长辈的意思,也有酒邪冒犯人体上部的意思。相反,酒后吃饭就比较好了,就被饭食压住,往上涌得酒少了,这能很好地保护肺、大脑等部位少被酒的湿热所扰。有人也许要问,肉和菜不也可以把酒压在下面吗?干吗非要主食呢?《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再好的酒肉蔬菜,都是五谷的辅助,真正养人的是五谷。而且,《黄帝内经》还说“谷气通于脾”,五谷有其冲和之气,最有益于脾胃,这是其他食品不具备的。很多人酒后觉得肚子很撑,就索性不吃饭了。伯父则不然,他酒后必然吃饭,哪怕只吃一小碗。他吃的是那种南方米做成的很干爽的米饭,不黏腻。糯米饭在这时候是绝对不能吃的,为什么呢?用伯父的话说:“吃得别扭!”
对!有别扭,就要说出来,如果将就,病就来了。伯父并不懂这么多医理,但他会按照自己身体的感觉去生活,不碍于面子,也不将就。过去,我们可能觉得这人有点儿难伺候;现在,我发现这是一种真性情。正是这种真性情,让他这辈子与酒为伴,自得其乐,老来健康,福寿绵长!
===特别提示===
▶
▶好文共享,功德无量。欢迎“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
▶淘宝搜索“清艾轩”,进入我们的中医文化生活用品店。
▶点击“查看原文”,进入清艾轩的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