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两种名花中药相配,清热祛瘀,是温病、痈疽、月经病的常用“药对”

两种名花中药相配,清热祛瘀,是温病、痈疽、月经病的常用“药对”

#中药

谈到中药方剂的配伍,古往今来不乏有诸多经典良方值得一说,比如六味地黄丸的配比就十分精妙,“三补三泻”使路畅无阻、精血可生,而无滋腻之碍。人们不仅对熟地黄、泽泻、茯苓等比较熟悉,其中的牡丹皮应该是更熟悉的,为何?因为牡丹花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名花。
那么,牡丹皮究竟有哪些临床妙用呢?明代名医李中梓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记载,丹皮可“治一切冷热气血凝滞”,如吐血、衄血、跌扑伤血、产后恶血等等,有“通月经,除风痹,催产难”之妙,其味苦辛,苦能泻阴火、辛能疏结气,被认为是血分良药。牡丹皮的药用历史比较早,《神农本草经》中就收录了此药,所治病症较多,从寒热中风到瘛瘲惊痫,从癥坚瘀血到痈肿伤痛,为后世医家所喜爱。脾胃大家李东垣还开发新用,以牡丹皮治无汗骨蒸,六味丸及补心丹皆用之。现代中药学总结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三经,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在温热病热入血分证,血滞经闭痛经或癥瘕等证,以及痈肿疮毒病证的治疗上有一席之地。但牡丹皮较少单用,因为要它发挥作用的疾病常常面临邪气较深、病情较重、生理功能障碍等病理机制较为复杂的情况,用单味药不是最佳选择,所以常被用于复方当中。在与牡丹皮配伍的中药里,赤芍药可谓是牡丹皮的好搭档。在《神农本草经》时,还没有区分赤芍药和白芍药,直到陶弘景,才在《本草经集注》中明确赤芍药的性味功效。赤芍药味苦、酸,性微寒,主治邪气腹痛、腰痛、时行寒热、疝瘕痈肿,能除血痹、破坚积、止痛、利尿、消痈。李东垣认为赤芍药主攻利小便下气,白芍药擅长止痛散气血,也就是俗话说的白补赤泻。赤芍药只归肝经,能清热凉血、祛瘀止痛,同样常常被用于温热病热在血分证、瘀滞肿痛诸证及痈肿、血淋等证。赤芍药与牡丹皮双剑合璧,助病向愈,许多名方都有它俩。1.凉血地黄汤该方由生地(一两)、芍药(三钱)、丹皮(三钱)、水牛角(三钱)组成,主治邪热入血分之证,表现为渴而不欲饮水(或但欲漱口不欲咽),还有斑疹隐隐、大便色黑的血热血瘀之症。芍药有的医家喜用白芍药,但热势较重时,多选用的是赤芍药,与牡丹皮相伍,同入血分以泄热散瘀,去血分郁热而收有化斑止血之效。2.通经导滞汤该方载于《外科正宗》一书,原书主治为产后恶露不尽且有瘀血肿痛的病证,方中除了赤芍药、牡丹皮外,还配伍有香附、川芎、陈皮、枳壳等理气疏肝药,并以当归、熟地、红花、牛膝补虚活血,再有较大量的独活通经活络、甘草益脾和药。该方煎服时须加一小杯酒,以助药势。赤芍药在此,有祛瘀、行滞、止痛之效;牡丹皮则辛寒清血,应黄元御所言“行瘀血而泻热”,二药相伍可通经清血,以解因瘀而内生的郁热,使方剂针对病机更加全面、更有层次。3.滋阴八物汤《外科正宗》还收载一方名为滋阴八物汤,由四物汤易白芍药为赤芍药,再加牡丹皮、天花粉、甘草、泽泻组成,其中前七味药的剂量均为一钱,泽泻只需五钱。煎煮时再加二十根灯芯草同煮,饭前服用。本方用于治疗会阴部脓肿初起,皮色红赤,偶有瘙痒,悠悠作痛之症。这种会阴部红肿被认为是“三阴亏损、湿热结聚”所致,因此用四物汤滋阴补血,天花粉、泽泻清热利湿,赤芍药、牡丹皮清热凉血、祛瘀消痈,共奏滋阴清热利湿之功。总体来说,牡丹皮与赤芍药搭配,主要可以起到清热凉血、祛瘀消痈的作用,是温病、痈疡、月经病等疾病的常用药对,现代临床中也时常会用到。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1009003号-1职业技能证书报考.情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