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医者?
为羸弱开方问药,治病救人
何为仁者?
谓天地生灵皆等,有救无类
何为战者?
于危地果敢决断,所向披靡
何为忠者?
护家园寸土不让,钟守一生
中医以仁爱为根本,以经方为武器,以疾病为敌人,一生勤勉,只为守护一方百姓,只为家园百姓不被疾病侵染。
医者,皆为仁者、战者、忠者!
常言道“中风一人,全家瘫痪”,“肿瘤一得,倾家荡产”,种种凄惨景象令人心颤。作为一名医者,一名令人敬慕的大夫,面对此种情势束手无策,汝心何安?即使我们承认很多疾病是无可奈何的,但是有经方为我们开扩疆土,修桥铺路,即使是重症、难证亦有转圜的余地。
因为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厥阴病在临床非常常见,大量的厥阴病人存在,却因为我们很多医生没有读过《伤寒论》,或读过伤寒却不了解厥阴病,致使很多厥阴病不被认识,很多的厥阴病人被误治。对于众多厥阴病人久治不愈,不得不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四处求治,涂老师感到心痛不已。
为此,在一天时间里,涂华新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了厥阴病两大重头方剂——吴茱萸汤与乌梅丸。
千年第一良方——吴茱萸汤
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方见上。
方歌:升许茱萸三两参,生姜六两救寒侵,枣投十二中宫主,吐利头疼烦躁寻。相关条文:(1)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2)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3)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方组: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煎服方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第243条有言“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吴茱萸汤。方二十九。”第309条有言“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方八。”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汤是一个功效神奇却被埋没千年的方子,其所治之病,下彻四肢,上至巅顶,但如此神效的方子,千百年来在临床运用中仅停留在治疗头痛小疾上,令人深感遗憾。
实则,吴茱萸汤之功用价值有如和氏璧玉美玉,举世无双。上午,涂华新老师对此方剂做了详细的讲解,从条文,到方歌剂量;从主治,到方证辨识;从药材选用,到煎服方法,带给大家对吴茱萸汤全面、全新的认知。结合临床实际案例,涂华新老师讲吴茱萸汤治疗肿瘤、抑郁症等疑难病症近50余种。具体可感的病例,真实震撼的效果,让所有师友都对此小小一方折服。
涂老师告诉大家,如果病入厥阴,长期的寒湿胶结,阳气被困,此类重病、大病则非厥阴方不可解决。吴茱萸汤拨开阴霾,使阳自伸,阴自戢,如离照当空,功效神妙无比。
因少阳与厥阴相表里,临床辨证很容易被误判、误治,涂华新老师以吴茱萸汤为代表方,讲解了厥阴病的诊断与治疗。涂老师告诉大家,要判别厥阴病,必须懂脉,脉相对于区分两经疾病非常重要,要学会“指尖听故事”。
在这期间涂老师讲了一个我们中医平常都能遇到,但听起来又是让人感到特别神奇的事情。说有一位患者来涂老师这里看病,涂老师双手一把脉,就说“哎呀,你的肾有点虚了,那方面有点不行吧”,患者一听立马急了,说“怎么不行,还可以啊。”后来考虑到患者的隐私,涂老师再遇到这类的患者时都会单独问诊。
而且涂老师听徒弟打趣的说,我这全身上下最值钱的就是我看病摸脉的四个手指头了!可见学会摸脉,学会指尖听故事是多么的重要。
学会摸脉,能帮助我们医生准确的判断病症,而对症下药,那就需要经典的方症组合来帮助病人恢复身体的最佳状态。
一剂药中只有四味(吴茱萸、党参、生姜、大枣)的吴茱萸汤,真正体现了少即是多、简约而不简单的神奇特色。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三叉神经痛、牛皮癣、神志不清、雪诺式综合征……很多很多让病人生不如死、几欲奔赴黄泉的疾病,单用吴茱萸汤就能快速使病人转危为安,重见生命的美好。涂华新老师讲到,吴茱萸汤证临床多发,这样的患者比比皆是,我们万勿见证不识证。
除了厥阴病代表方吴茱萸汤,涂华新老师还讲解了神妙之方——乌梅丸,这里涂华新老师将丸做汤,对于其剂量了也给予了规范的用量,使其在临床运用起来更加安全有效。双足骤冷如冰、多年久治不愈的失眠、重度宫颈糜烂……乌梅汤用之临床,效验如神。
做个小游戏,放松一下~
消除疲劳,继续听课
“东风导弹”——乌梅丸汤
乌梅丸
六两柏参桂附辛,黄连一斤厥阴遵
归椒四两梅三百,十两干姜记要真
方歌:六两柏参桂附辛,黄连十六厥阴遵,归椒四两梅三百,十两干姜记要真。相关条文: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方组: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 蜀椒(四两,出汗) 桂枝(去皮,六两) 人参(六两) 黄蘖(六两)
煎服方法: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伤寒论》第338条有言“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乌梅丸是治厥阴病的主方,寒热并用,是治久利的不二选择。在治疗上热下寒、眼肿眼痛、耳鸣耳聋、口干口渴、男子遗精、复发性口腔溃疡、气上撞头、癫痫、头摇手抖等病症都有着确切的疗效。
乌梅丸不仅效果神奇,在临床上更是有广泛的适应范围,为了进一步减弱临床辨证的难度,帮助各位老师在临床准确选方,涂老师结合病例详细讲解每个方子,以便大家在临床快速抓住证眼,对症施治,取得验效。
厥阴病篇条文不多,但病理深邃,最难疏解,涂华新老师首先就此一条文与其他五经病症进行对比解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厥阴病之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下之利不止在临床的具体表现,然后又结合失眠、糖尿病、疼痛病、滑精等临床病例,让大家了解乌梅丸的临床运用方法与思路。经过涂华新老师与众多仲圣师友在临床的深入验证,乌梅丸改作乌梅汤,确实也达到了医圣预期的效果,令人感到欣慰。
涂老师还强调,用上经方之后,大家还要一步一步把伤寒基础打牢,背诵方歌对打牢基础帮助非常大。他明确告诉大家,只要临床辨证准确,用经方原方原量,可以在临床取得显著的效果。
编辑:乔夕城 校对:沐南、刘初一、东莫
参加仲圣经方传承讲座,
您有什么样的感悟和收获,
欢迎留言一起交流互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