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半斤(20g)桂枝三两(15g) 干姜二两(10g) 黄芩三两(15g) 瓜蒌根四两(20g) 牡蛎二两(10g) 甘草二两(10g)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复服汗出便愈。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柴胡类方中的安定剂及精神疲劳恢复剂,日本汉方家细野史郎的《汉方医学十讲》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适合于疲劳性的精神症状,女性多见此证。例如有客人时或外出时,精神颇饱满,迎接热情,但过后即疲劳感,情绪低落。这些类型的患者,常可出现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细野氏所说的这种体质类型属于“柴胡体质”,即情绪的波动非常大。过度的紧张,饮食不调,加上连续的体力劳动及过多出汗的刺激下,容易形成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是柴胡类方中的调和剂,适用于寒热虚实燥湿相互交错混杂的状态。从方剂配伍可以看出这一特点。全方有三个组合:第一,有柴胡,干姜,黄芩主治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是清热,是解郁;第二,有桂枝,干姜,甘草主治心动悸而下利,是温中,是通阳;第三,用牡蛎,瓜蒌根治惊悸,口渴而胸胁痞硬,是润燥,是散结。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呢?《伤寒论》说;“伤寒五六日,已发汗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第147条)。这些患者本来体质壮实,病伤寒发热,已经服用过发汗药和泻下药,患者的体力已经有些受伤,所以食欲不振,口舌干燥,而且还在出汗,以头部从出汗为多,也有可能还在腹泻,但是原来的发热还在持续,还有胸闷胁痛,或者在腋下腹股沟沟有结节;患者还容易惊悸,睡眠也不好。但总体状况还是比较好,没有人参证,也没有附子证,也没有大黄证。这种状态不能发汗,也不能攻下,也不能温补,只能调和。调和之中,既要调气解郁消热,也要调神定惊除烦,既要温中调和胃肠,也要止渴生津。这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功效。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如下:1:往来寒热;2:胸胁满微结,或胸闷咳嗽,或胸骨痛;3:大便不成形或腹泻,食欲不振;4:口干,心烦,易惊,胸腹动悸;5:舌苔白厚或干腻。往来寒热,可以表现为寒热交错的自我感觉,也可以表现为发热持续,疾病反复迁延。或有自汗盗汗,或出现局限性的多汗,如《伤寒论》提出的“但头汗出”。胸胁满,提示本方证可以有自觉的胸胁闷满感,也可以是他觉在胸胁部,两胁下,颈项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柴胡带)的结块,肿物。日本医家中田敬吾先生的经验,用手指按压胸骨,患者常有极为敏感的触痛,常可作为识别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方法之一。口渴,是一种感觉;口干,是他觉症状。患者常有口苦,口臭,口粘腻的主诉。这种口渴,口干的症状,在精神紧张时,情绪低落时,还有失眠后明显或加重。本方证与柴胡桂枝汤证都有自汗,但本方的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比较明显。柴胡桂枝汤证多见于腹痛,腹诊腹部肌肉比较紧张,而本方则无腹痛,腹部柔软,但以食欲不振为主。-本方多见于慢性迁延性疾病,如无名低热,疟疾,肺结核,胸膜炎,淋巴结炎,淋巴结核,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风湿病等。如现代经方家胡希恕先生用本方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肝炎,日本汉方家大冢敬节先生用本方治疗肺结核。-本方证也多见于许多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症,肠易激综合征,局限性多汗,失眠等。也可以用于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刘老临证,主张抓主证,对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刘老在其《伤寒论十四讲》中明确指出,本方“治胆热脾寒,气化不利,津液不滋所致腹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口渴、心烦、或胁痛控背、手指发麻、脉弦而缓、舌淡苔白等证。”然就笔者随诊所见,刘老应用本方,则以口苦便溏为主证。思之,方悟其机理所在。既然是少阳兼太阴之证,当然应该有一个少阳主证,作为病在少阳的证据,又有一个太阴主证,作为病在太阴的证据,方能放胆使用本方。刘老判断病在少阳,以口苦为准。这也是他临床应用柴胡类方的主要依据。刘老曾经说过,火之味苦,然他经之火甚少口苦,惟肝胆之火,则多见口苦,故口苦反映少阳的邪热有现实意义。所以张仲景把口苦作为《伤寒论》少阳病提纲证的第一证。便溏之证,是判断太阴病的主要依据。《伤寒论》太阴病提纲为“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突出了下利为重。所以刘渡舟教授认为,阳明主阖,其大便秘结为实证,太阴主开,其大便作泻而为虚证。在临床上,不论什么病,及其时间多久,凡见到腹胀满而又下利益甚者,应首先考虑太阴虚寒为病,则庶几近之。就笔者随诊所见,刘老对于便溏之证,理解地极其灵活,或为腹泻如水、或为溏泻,甚至大便不成形者,也作便溏而使用本方。学者应以病机为准,灵活掌握,莫拘一证之有无,方能学好中医。方解: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之往来寒热;干姜、桂枝振奋胃阳,宣化停饮,散少阳往来之寒;天花粉生津止渴;牡蛎逐饮开结。甘草和药。全方和解与温里并施,为其配伍特点。药理研究:解热,消炎,镇静,抗菌,解除胃肠平滑紧张和痉挛,促进血液循环,祛痰,止汗,抗利尿,解痉,镇痛。临床应用:本方治少阳枢机不利,阳郁不达,水饮内结之证。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微结,心烦口渴,小便不利,苔薄白,脉沉弦为据。如见悬饮者,加葶苈子、半夏;痰饮者,加白术、茯苓;疟疾者,加常山、青蒿、草果;咯血或痰中带血者,去桂枝、干姜,加桑白皮、青黛、蛤粉。用于疟疾,流行性感冒,慢性胆囊炎、肝炎、胃炎、肺炎,肺结核,胸膜炎属半表半里证,又胃寒津伤者。柴胡桂枝干姜芩, 牡蛎炙草天花粉, 少阳病兼水饮结, 头汗疟疾寒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