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惠民经方文章 / 正文

中医十大类方之--小陷胸汤

  黄连一两(5g)瓜蒌大者一枚(30g)半夏半升(15g)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瓜蒌,取三升,去渣,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渣,分温三服。 黄连证伴见于心下痞痛按之更甚,便秘,或伴见胸胁苦满,咳嗽,喘息,痰粘而黄时,光使用黄连是不行的,这就向大家推荐小陷胸汤。本方有黄连配合瓜蒌,半夏而成。瓜蒌为葫芦科多年生宿根草质藤本植物瓜蒌的成熟果实。其皮称为瓜蒌皮,其仁称为瓜蒌仁,分别用药,作用各有不同。瓜蒌皮多用于咳嗽痰粘,瓜蒌仁则用于便秘。本方是皮仁同用。半夏是中医常用的药物,《神农本草经》谓:“主伤寒寒热,心下坚,胸胀,咳逆,头晕,咽喉肿痛,肠鸣下气,止汗。”《名医别录》说“消心腹胸隔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本方用半夏,主要治疗胸胁胀满痞痛,咳嗽等症。 《伤寒论》用小陷胸汤治疗一种名叫“小结胸”的病证。主要症状为胸胁胃脘部痞闷不适,按之则痛。所以说,小陷胸汤证中的胸腕疼痛是必见证。 其方证如下: 1:上腹部,胸胁部痞痛,拒按; 2:舌质红,舌苔黄腻; 3:或便秘,或恶心,或咳嗽气急,痰黄粘腻。 临床可见,小陷胸汤证在呼吸道疾患,消化道疾患及精神疾患中出现频率较高。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急慢性胃炎,胆囊疾患,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肋间神经痛及高血压,冠心病等都有可能出现本证。 -消化道疾患使用本方以上腹部有触痛或胀闷痛,或恶心呕吐,或嘈杂反酸,大便秘结,舌苔根部黄腻,脉弦滑为指征,常配合枳实,栀子等,也可以使用《通俗伤寒论》的柴胡陷胸汤,即本方加柴胡,枳实,黄芩,桔梗,生姜。有报道用小陷胸汤加减治疗胃痛83例,其中急慢性胃炎3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30例,胃神经症17例,结果治愈52例,好转29例,无效2例,以对急慢性胃炎疗效为佳。本方加枳实,赤芍治疗痰热型胃脘痛26例,服药3-30剂,平均14剂,全部治愈,停药1-2月复发者4例,服药9-15剂后治愈。胆道疾患用本方也有效。有报道用本方加减治疗胆道蛔虫症11例疗效满意。 呼吸道疾患使用本方以胸痛,咳嗽痰黄粘,苔黄腻厚为指征,《张氏医通》指出:“凡咳嗽面赤,胸腹胁常热,惟手足有凉时,其脉洪者,痰热在隔上也,此方主之。”笔者曾治愈多例急性支气管炎,哮喘患者,其咳喘按常规治疗无效或少效。临床据其咳嗽痰粘稠,胸胁痛,心下痞,舌苔黄腻,大便干结等证,用本方合大柴胡汤取效颇快,一般服药3-7天既能见效。有报道本方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50例,zhiyu 37例,好转7例,无效6例。设仅用麻杏石甘汤50例作为对照,治愈26例,好转7例,无效19例,两种治法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74%,52%,88%,62%,其余如平均退热时间,气喘,咳嗽,体征,血象及x线胸透等恢复正常平均时间,均为两方合用为优,表明本方确有疗效。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呼吸道疾患,大多合方或加味。口苦,往来寒热,合小柴胡汤,名柴陷汤;胸胁痛,合四逆散;咳嗽气喘,心下按之满痛,合大柴胡汤;鼻塞涕浊,粘黄,合麻杏石甘汤;咽红咽痛,咳嗽身热合银翘散;头晕恶心,失眠多梦,合温胆汤。 -本方合四逆散等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也有疗效。 本方证与半夏泻心汤的区别在于: (1)痞与痛的不同。半夏泻心汤证以痞闷不适为本,本方则以痞痛为主。 (2)部位不同。半夏泻心汤的痞痛在胃脘部,不呢放的痞痛在上腹部及胸胁部。 (3)大便状态不同。半夏泻心汤可有大便溏,腹鸣,食欲不振等,本方则有便秘,痰粘黄等。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1009003号-1职业技能证书报考.情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