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惠民经方文章 / 正文

中醫十大類方之--半夏類方

每年初夏,山坡,溪边,桑田等阴湿处,常常可以见到一种小草,长而细的叶柄,嫩绿的叶片,花苞特别长,开白色的小花,这种小草的根茎便是半夏。半夏味辛辣,爵之发粘,麻喉而且有刺激感。生半夏有毒,但经过生姜,明矾加工炮制后,其毒性可以消除。目前临床使用的半夏,大多是这种半夏,称为制半夏。半夏的应用范围很广。《伤寒论》中有18方使用半夏,《金匮要略》中则有30余方使用了半夏。后世的半夏方更多,几乎无法统计。这里简单介绍半夏的应用大概;半夏配生姜,可以治疗恶心呕吐。配茯苓,可以治疗心悸失眠;配天麻,白术,治疗头痛眩晕;配黄连,瓜蒌,治疗胸满咳痰;配黄连,黄芩,治疗心下痞而烦躁;配厚朴,苏叶,茯苓治疗咽部异物感;配枳实,茯苓,竹茹,陈皮。治疗心慌易惊。恶心呕吐,眩晕失眠;配厚朴,生姜,人参,治疗腹满;配人参,蜂蜜治疗反胃,心下痞硬;配瓜蒌,薤白治疗胸痹胸痛等等。中医称半夏为化痰药、其所治的痰,不仅是指咳嗽吐出的痰液,还指滞留在体内的,肉眼无法看到的痰液。按中医说法,这种痰液停流的部位不同,临床所表现得症状也不一样。精神错乱,癫痫,烦躁不安,失眠等为“痰迷心窍”,咳嗽胸闷,痰多难咳为“痰滞在肺”。恶心呕吐,咽喉异物感等为“痰气阻膈”;眩晕,头痛,四肢麻木,或痉挛为“风痰上扰”,胸闷,痰多,心悸,恶心为“痰热在心”,半身不遂,四肢麻木为“痰淤交结经络”,关节肿痛,变形为“痰在关节”;皮肤无名肿痛,不痛不痒,不红不热者为“痰块”;体型肥胖,不孕,闭经,带下量多者为“痰阻子宫”。又痰伴见面红,烦躁,口干,便秘,舌红者为“痰火”;伴面黄,身体困重,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者为“痰湿”。临床上因痰所致的患者相当多,所以中医有“百病多有痰作崇”的说法。半夏几乎可以用得上所有的痰病。特别是精神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病症使用半夏的机会更多,那么,如何掌握半夏的适用症呢?除见以上的症状以外,以下为半夏的必见证;半夏证1:恶心或时有恶心感,甚至呕吐;2:舌上有滑苔或有腻苔;3:面色黄或灰暗。有痰病难过的患者,大多有恶心呕吐或恶心感,或平素对厌恶的东西易引起恶心感,有精神过敏的体质倾向。临床望诊中,舌象多见白苔,或滑润,或腻,且比较厚。若舌质光红无苔,且舌面干燥,就不是半夏的适用证了;或舌苔焦干,半夏也不可使用。总之,舌面一定要腻滑。痰病患者的面色多缺少正常的光泽,或黄黑,或晦暗,或虚浮貌。以下人群适合使用半夏类方以及较大剂量长期使用半夏。半夏体质外观特征:营养状态良好,肥胖者居多,目睛大而有光,精神飘忽,肤色滋或油腻,或黄暗,或有浮肿貌,脉象大多正常,或滑利。舌象多正常,或舌苔偏厚,或干腻,或滑苔粘腻。 好发症状;主诉较多而怪异,多为自觉症状。易精神紧张,好疑多虑,易惊恐,易眩晕,心悸,易恶心呕吐,咽喉异物感,易咳喘多痰,易眠多梦,易肢体麻木疼痛等。 半夏证与干姜证不同。干姜证多腹满,便溏且恶寒,舌苔白腻且厚,而半夏证多恶心呕吐,便多结而不恶寒,舌苔白腻而不厚。故中医说半夏降逆散结,而干姜则是温中止利散寒,两药的作用是有区别的。现代药理实验提示半夏有舒张支气管,缓解支气管痉挛的作用。制半夏对去水吗啡,洋地黄,硫酸酮引起的呕吐有镇吐作用,并有降压,解毒及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1009003号-1职业技能证书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