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消化差,无法进补也吃不动美食,怎么办?
文章◎夏风 漫画◎8岁 编辑◎云少
冬季,是适宜进补的季节,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选择适合自己进补的方法,最为常用的进补方式是服用一些膏方,但是,补益的膏方大多比较滋腻,对我们的脾胃功能是很大的考验。一些平时脾胃就虚弱的人,服用了膏方以后很难吸收,而且,不仅仅是服用膏方,这些人平时吃东西也要有很多的注意,稍微吃不对了,就容易消化不良。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消化不良的问题。
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常见表现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的症状,症状可持续反复发作。消化不良在中医里面多归属于“胃脘痛”、“痞满”的范畴,病位定在脾、胃。
至于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古今医家均有论述,总结起来,就是主要由于饮食不节,损伤了脾胃,即《内经》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或忧思伤脾,恼怒伤肝,肝木乘土;或中气不足,外邪内侵等,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导致中焦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失常,胃肠运动功能紊乱,于是发病。其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二脏。
李杲(go,即李东垣)创立脾胃内伤理论,认为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劳逸过度、精神刺激等均可内伤脾胃,脾胃损伤,升降失常,气机不畅,而生“满闷”之病。如他在《脾胃论》中说:“浊气在阳,乱于胸中,则生满闭塞。”
中焦气机失常是消化不良发病的中心环节,有这个问题的朋友,可以在下面这些穴位拔罐,会有较好的调理:
脾俞(双侧)
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取其补脾作用,固护补益脾胃。
胃俞(双侧)
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用意同脾俞。
肝俞(双侧)
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可以调理肝气,调畅气机。
中脘穴
为任脉穴,在脐上4寸。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和胃健脾,通降腑气”之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体质。
天枢穴(双侧)
在腹部,横平脐,前正中线旁开两寸。天枢穴是大肠的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疾病调理要穴。
操作方法:
患者取合适体位,选择合适大小的玻璃火罐,在相应穴位处拔罐,中脘、天枢和肝俞、脾俞、胃俞交替使用,留罐10分钟。每天1次。10次后观察疗效。
*穴位图片来自紫图图书出品《图解黄帝内经》
视频操作演示
如果您对穴位位置的专业描述不是很理解,可以观看我们的取穴教学视频,可以帮助您更加直观地找到穴位:
取胃之募穴中院,同时亦是八会穴之腑会、任脉与足阳明胃经交会穴,是治疗胃部疾病的要穴;天枢为大肠经的募穴,为脏腑气机合聚之处,对脾胃功能起疏导调节作用;脾俞、胃俞乃足太阳膀胱经穴,分别为脾和胃之背腧穴,肝俞可以调理肝气,帮助通调一身气机。
选用拔罐疗法,不仅可以对背部局部气血进行调整,调节脾胃肝胆经络之气,更通过对各腧穴的刺激,起到对五腑六腑乃至全身的调节作用。
医 案
之前在医院实习时,跟着当时的带教老师接过一个患者,至今还时能想起这个案例。当时来就诊的,是个年纪不大的小伙子,可是却说最近吃东西胃总不舒服,经常恶心腹胀,加上平时应酬还多,总这样下去是肯定不行的,就到医院来看看。经过相应的诊察后,诊断是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老师是建议他用针灸治一段时间,加上改正自己的生活习惯。一听要扎针,这小伙子说什么也不同意,怕针怕得厉害。既然针刺不行,我就想用艾灸的办法,因为艾灸也是很好的,可是老师直接问患者能不能接受拔罐,取得同意后,就选择了肝俞、脾俞、胃俞来拔罐,在留罐时告诉他明天再来,会在肚子上再拔几个罐,我帮着起完罐患者就走了。可是老师为什么选择拔罐的方法?
看老师不太忙,我赶紧去寻求解答,老师对我说:“刚刚问诊的内容你还记得多少?”我就回忆着说了刚刚那个人的病史,老师说:“还不错,记得挺全的,不过这里面有几个要点,一是这个人的生活饮食习惯不是很好,时间长了,脾胃肯定会出问题;二是在问诊的过程中,这个人的性格是比较急的,肝气过旺,木克土,肝木过亢则脾受其影响,脾胃功能差也就不奇怪了,至于给他用拔罐的方式,是考虑艾灸时间要长,而且味道比较大,他总有应酬,艾条的味道确实有影响,所以综合考虑,决定采用拔罐。明天在中脘和天枢这两个穴位拔罐,回去再看看拔罐的操作吧。”老师说完就又去给别的患者治疗了。
后来,经过10天的治疗,这位小伙子的症状已经缓解了许多,老师最后交代了一些日常的注意事项,看着患者满意地走了。我在佩服老师医术高超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要不断努力才行啊。
这个医案里,老师是在与患者交谈的细节之中,发现了与患者疾病有关的影响因素,这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这让我意识到了,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时刻注意细节,往往有些平日不会留意的事情,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相关文章链接
《脾气虚、消化不良的艾灸疗法》
《安排上了,健脾养胃的靓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