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虚药补阳药之续断 | 中药知识
温馨提示
本栏目意在为大家介绍中草药的基础常识,让大家对它们有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好在看到医生开的方子或者选购中成药时,对其中的各种药物的性味功效做到心中有数,而并不是让大家粗浅地看一遍之后就自己开方子抓药!很多药材有一定的毒性,需要有经验的大夫将药材合理地配伍或炮制后方可使用或避开不用。因此,大家切勿自己胡乱用药,身体需要的时候,一定要请专业医生辨证开方!
补虚药
凡以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也称补益药或补养药。
本类药物能够扶助正气,补益精微,根据“甘能补”的理论,故一般具有甘味。各类补虚药的药性和归经等性能,互有差异,其具体内容将分别在各节概述中介绍。
虚证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但就其“证型”概括起来,不外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四类。气虚或阳虚表示机体活动能力减弱或衰退,在临证中表现为“形不足”;血虚与阴虚表示机体精血津液的损耗或枯竭,在临证中表现为“精不足”。治疗这些虚证的基本原则,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本章药物既有甘温益气助阳之药,以温补形体之虚寒;又有甘寒滋阴养血之品,能滋养阴血津液之不足。总之,能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亏损而治虚弱诸证。本类药物根据其功效和主要适应证的不同可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四类,分别主要针对气虚证,阳虚证、血虚证、阴虚证的治疗。
使用补虚药时,除应根据虚证的不同类型选用相应的补虚药外,还应充分重视人体气、血、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一般来说,阳虚者必兼气虚,而气虚渐重易致阳虚;阴虚者每兼见血虚,而血虚者也易致阴虚;气虚、阳虚则生化无力,可致血虚、阴虚;而血虚、阴虚则生化无源,无以化气,易致气虚、阳虚;气虚或血虚日久不愈,可致气血两亏;阴虚或阳虚日久不愈,可致阴阳俱虚;而热病后期或久病不愈,耗伤气阴,每致气阴两虚。故补气药和补阳药,补血药和补阴药,往往相辅而用。至于气血两亏、气阴两虚、阴阳俱虚的证候,又当气血双补、益气养阴或阴阳并补。补虚药除有上述“补可扶弱”的功能外,还可配伍祛邪药,用于邪盛正衰或正气虚弱而病邪未尽的证候,以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
使用补虚药时,还应注意顾护脾胃,适当配伍健脾消食药,以促进运化,使补虚药能充分发挥作用。
虚弱证一般病程较长,补虚药宜作蜜丸、煎膏(膏滋)、片剂、口服液、颗粒剂或酒剂等,以便保存和服用。如作汤剂,应适当久煎,使药味尽出。《医学源流论》说:“补益滋腻之药,宜多煎,取其熟而停蓄”,颇有法度。个别挽救虚脱的补虚药,则宜制成注射剂,以备急用。
补虚药治疗虚证,凡身体健康,并无虚弱表现者,不宜滥用,以免导致阴阳平衡失调,气血不和,“误补益疾”。实邪方盛、正气未虚者,以祛邪为要,亦不宜用本类药,以免“闭门留寇”。
补阳药
本类药物味多甘辛咸,药性多温热,主入肾经。以补肾阳为主要作用,肾阳之虚得补,其他脏腑得以温煦,从而消除或改善全身阳虚诸证。主要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性欲淡漠,阳痿早泄,精寒不育或宫冷不孕,尿频遗尿;脾肾阳虚,五更泄泻,或阳虚水泛之水肿;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之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筋骨痿软或小儿发育不良,囟门不合,齿迟行迟;肺肾两虚,肾不纳气之虚喘;肾阳亏虚,下元虚冷,崩漏带下等证。
使用本类药物,若以其助心阳、温脾阳,多配伍温里祛寒药;若兼见气虚,多配伍补脾益肺之品;精血亏虚者,多与养阴补血益精药配伍,使“阳得阴助,生化无穷”。
补阳药性多燥烈,易助火伤阴,故阴虚火旺者忌用。
续 断
出自《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干燥根。本品气微香,味苦、微甜而后涩。以条粗、质软、内呈黑绿色者为佳。切厚片,生用或酒炙、盐炙用。
【药性】苦、辛,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
【应用】
1.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风湿痹痛
本品能补肝肾,强健骨,治肝肾亏虚,筋骨不健,可达标本兼治之功。
2.跌扑损伤,筋伤骨折
本品辛散温通,能活血祛瘀,续筋疗伤,为伤科常用药。
3.肝肾不足,崩漏经多,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本品补益肝肾,调理冲任,有固本安胎之功,可用于肝肾不足,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止崩漏宜炒用。
【鉴别用药】续断与杜仲均味甘性温、归肝肾经,皆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肝肾亏虚之腰膝酸痛、筋骨软弱,肝肾不足之胎漏、胎动不安。然杜仲性温,补力较强,兼暖下元,并治肾阳虚衰之阳痿遗精、尿频遗尿。续断苦辛微温,补力较弱,且补而不滞,又能行血脉而疗伤续折、消肿止痛,善治风湿痹痛、跌打瘀肿、骨折及痈肿疮毒。
8岁 | 封面
云少 |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