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针灸治疗各论 / 正文

胁肋部疼痛针灸治疗辨证配穴手法解析

定义(hypochondriac pain): 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又称胁肋痛、季肋痛或胁下痛。 病因: 其发生多与情志不畅、跌仆损伤、饮食所伤、外感湿热、虚损久病等因素有关。肝脉布胁肋,足少阳经循胁里,过季胁,胁肋部为肝胆经络所过之处。 本病病位: 在肝胆,与脾、胃、肾有关。 基本病机: 是肝胆脉络不通或脉络失养。 西医学: 胁痛可见于西医学的肋间神经痛、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胸膜炎等疾病中。 【辨证】 主症: 胁肋疼痛。 兼症: ①见疼痛以胀痛为主,痛无定处,常因情志波动而发作,伴情志不舒,胸闷短气,苔薄白,脉弦,为肝气郁结。 ②恶心,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为肝胆湿热。 ③胁痛如刺,痛处不移,舌质暗,脉沉涩,为气滞血瘀。 ④若胁痛绵绵,遇劳加重,头晕目眩,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为肝阴不足。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疏肝理气,通络止痛。以足厥阴、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期门太冲支沟阳陵泉 配穴: ①肝气郁结配内关、行间。 ②肝胆湿热配阴陵泉、行间。 ③气滞血瘀配膈俞、阳辅。 ④肝阴不足配肝俞、肾俞。 ⑤肋间神经痛配相应夹脊穴、阿是穴。 方义: ①期门为肝之募穴,太冲为肝之原穴,二者配合能疏肝解郁。 ②支沟配阳陵泉疏泄少阳经气,调理气血,共奏理气活血之功。 操作: 毫针刺,用泻法。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肝、胆、脾、胃、肾、神门、胸。取患侧为主,毫针刺,实证用强刺激,虚证用弱刺激,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可用埋针法或压丸法。 (2)皮肤针法: 局部阿是穴2~3个、相应节段夹脊穴。用皮肤针叩刺至潮红或微出血,可加拔火罐。 【按语】 1.针灸治疗胁痛效果较好,止痛迅速,并同时缓解其他兼症。 2.胁痛可见于多种疾病中,针灸治疗同时须进行相关检查,必要时可采取综合治疗。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1009003号-1职业技能证书报考.情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