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愈发凸显,减轻老年人对社会的负担已成热点话题,作为子女,更是希望家中老人身体健康。但多数老人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疾病,部分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或者其他方式治疗,也有部分疾病可以通过家庭调养就可以减轻痛苦,甚至痊愈。调养方式很多,艾灸对于老年人保健调养,是个不错的选择。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老年人多属阳气亏虚,气血生化不足,而致形瘦。 一方面需要补阴,但最重要的还是补阳气,没有阳气的推动与运化作用,所补之阴身体难以消化、吸收,反倒会增加身体负担。一份阳气一分生机,也是此理。艾灸可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防病保健,十分适合老年人。 老年人体质较弱,阳虚较重,在灸量上应适当增加。唐代药王孙思邈就提倡灸随年壮,就是多少岁,灸多少壮的意思,使用的是艾柱灸。 实际应用中应根据自身情况辨证选用。无论是艾柱灸还是艾条灸,亦或是新兴起的随身灸及其他灸法,一般以温热为度,阳虚重者可至烘热。出现咽干口燥、眼睛赤红、烦躁等症状时应立即停灸。 温馨提示:艾灸不是人人适用,老年人体弱,易发生危急情况,尤其要注意禁灸事项。一般来讲,家庭艾灸时,在极度疲劳、头晕、过饥过饱、醉酒、大汗、高热、异常消瘦等情况下忌灸。另外,饭前、饭后半小时也不宜艾灸。 艾灸穴位:百会、神阙、关元、命门、足三里、三阴交 百会穴,为“三阳五会穴”,足三阳、足厥阴和督脉等交汇于此穴,一可安神,二可升清举陷,又因居于颠顶,还可治疗脑病,如痴呆。 神阙,通于先天,此处若是艾柱灸则常用隔盐灸或附子饼灸,具有回阳固脱之功,自灸可以腹部脐周温热为度。 关元和命门,是一对穴,两穴均可补阳,但关元穴在前腹部,位置属阴,命门穴在背部,其位属阳,二者虽均可补阳,但其性一阴一阳,因此,在灸的时候要注意命门为纯阳之穴,相对关元穴来讲,其灸量宜少,时间宜短,频次宜少。 足三里,孙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意即说明足三里是保健要穴,最主要的是其可增强免疫力、增加食欲。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灸此穴可助阳化阴,纠正形瘦之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