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性子急,得不到立即满足就大发脾气怎么破?
本文转载自:雷家两姐妹
:
宝宝一岁以后,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不再是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小孩了。TA慢慢的开始有一些小脾气,比如和孩子玩的时候会抢别人玩具、会咬人、会打人,稍有不如意就大哭大闹。
面对这种情况,你可以放之不管,觉得孩子小有点脾气很正常,等大一点就好了;你也可以通过凶和吼等手段来让孩子收敛。但是,理智告诉我们,这些方法都不是最佳的选择。
因为,言传身教,孩子怎么处理问题?怎么看待世界?通常来源于对父母的学习。哈哈,大家肯定也想给孩子做个榜样吧,我们可以怎么做呢?下面来看看雷家大姐的分享。感兴趣的朋友就去关注他们的吧。
以下正文:
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矛盾:
孩子一岁以后,自主意识大大增强,伴随着出现的问题就是脾气越来越爆:
要什么,马上就要满足,不然就开始大哭大闹,甚至摔东西发脾气。
小田同学前段时间就是这样:
看sss动画片,说好了看10分钟就要休息眼睛;
看之前答应得特别好,又点头,又大声说“嗯!”
到了时间停止播放,立刻大哭大闹;
看到桌子上的小饼干够不着,立刻牵着我的手往上举,示意我帮她拿;
慢了一步,立刻大哭,还发脾气打我的手。
灵魂拷问的时刻到了:到底满不满足?
不满足吧,孩子越哭越厉害,直到哭抽了都停不下来;
妥协满足孩子吧,又担心惯坏了孩子,以后得寸进尺,越来越难管怎么办?
谁不想要一个自制力很强的孩子,但和根本不懂什么是自制力的人类幼崽又从何谈起呢?
这时候,有个育儿理论叫做“延时满足”,成了让妈妈们下定决心,绝不马上满足宝宝的定心丸。
但是这样就真的解决问题了吗?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那个关于“延时满足”的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1966年到1970年初,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在斯坦福附属幼儿园设置了一个实验室,取名“惊喜屋”。
孩子们依次被请进去做实验,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棉花糖,然后被告知坚持20分钟再吃,便可以得到2个棉花糖。
最终有1/3的孩子坚持了下来,得到2个棉花糖。
此后,他们对参与实验的孩子进行了追访,结果发现在实验中表现出更好自控力,更接受延迟满足的孩子,后来的学习更出色,事业更成功,收入也更高。
于是家长们趋之若鹜,纷纷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棉花糖测试,并且将延时满足等同于培养孩子自制力的必经之路:无论大事小情,孩子越是想要马上得到的,越是不马上答应。
这样做真的有效吗?
大姐觉得很有可能适得其反,让孩子越来越急躁,情绪越来越容易失控。
为什么?
我们来拆解一下上面处理方法的步骤:
孩子想要达到目的
↓↓
妈妈要求孩子等待
↓↓
孩子等不及,情绪崩溃
↓↓
妈妈认为孩子自制力差,
需要进一步加强锻炼
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了。
对于小龄宝宝更不可取:
一来小龄宝宝无法说出自己的需求,更容易着急和产生挫败感;
二来小龄宝宝分不清等一会儿和永远不会的区别。对于大人要求他们等一会儿,他们会觉得被大人彻底拒绝了,导致情绪失控。
这样的缺失和错位,会让小龄宝宝极度缺乏安全感,变得一遇到大人无法满足自己的情况,就崩溃大哭,越来越急。
那么,我们只能宝宝一哭就满足他吗?这样岂不是被宝宝牵着鼻子走?
当然不是。
我想首先要分清情况:
比如孩子肚子饿了,口渴了,这些生理需求,完全没必要延时满足啊;
就拿上面小田要吃饼干这件事为例:
如果是在马上开饭之前,吃多了饼干会影响吃饭,那么我不会马上满足她;
如果是两餐饭中间,玩累了,饿了,或者小馋猫想吃个小零食,马上满足没什么不好啊。
再比如她看动画片,10分钟到了,不肯休息眼睛,闹着要接着看。这是会伤眼睛的原则问题,当然不能马上满足。
对于后面一种确实需要延时满足的情况,延时满足也是有技巧的。怎么做才能不伤害孩子的内心感受呢?和大家分享我的三点经验:
1. 要做到延时满足,首先得让孩子内心得到满足。
比如田田要在吃饭之前吃饼干,眼看着饼干就在跟前,不马上满足肯定大哭。
这时候,孩子的心理需求就是想吃东西啊,围绕吃这个需求,完全可以用我想让她吃的正餐来满足她的需求。
我会把她抱到厨房,请她看看妈妈正在给她准备的可口饭菜:
“田田你看,妈妈给你做了好多好吃的,马上就吃饭了,咱们先吃完饭,再吃饼干好吗?”
一来换了环境,分散了小家伙的注意力;
二来,亲眼看着厨房灶台上正做着的饭菜,小家伙被饭菜吸引了,吃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自然而然放弃饼干,愿意等待马上开始的午饭时光了。
2. 交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力
我们来回想一下上面说到的棉花糖实验,有一点常常被大家忽视:
做实验的心理学家并没有强迫孩子去做什么,而是给孩子设定了两个选择:
要么可以马上就享受棉花糖的美味;
要么等15分钟再吃,这样就可以多吃一颗。
然后大人们离场,给孩子充分的自由选择的权力。
最终选择忍住不吃,等到15分钟以后获得奖励的孩子,都是自己选择这样做的。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孩子提出要求时,可以在孩子情绪崩溃之前,巧妙的给孩子设置更能吸引他的选项,来实现我们延时满足的目的。
还是拿吃饼干为例:
午睡起来,玩了一会儿以后,小田来到桌子前要求我给她拿饼干。
要知道,小田这种一岁半的宝宝,玩耍起来就是在地上摸爬滚打啊;
所以我不想马上满足她。
我发现她刚刚在黑板上用水彩笔画完画,手上有被彩笔染上的颜色,
于是我便问她:
你看看小手上,是不是被彩笔涂上了小黑点了?
田田看了看自己的小脏手说:嗯!
我说:那你要不要先去洗洗手,把小黑点洗干净了再吃饼干?
田田开开心心让我领着去洗手了,洗完手回到餐桌边,满足的拿到了饼干。
3. 说到一定要做到,和孩子建立充分的互相信任机制
千万别小看了0-2岁的小宝宝,他们的认知能力、记忆力都好得惊人。
当我们想延时满足他们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兑现承诺。
这样,他们才能渐渐明白,妈妈不是不给我,我听了妈妈的话,她就一定会给我。
比如上面说到的小田看sss动画片。
10分钟到了,小田还想看,她会马上嗷嗷叫表示抗议,还不满足,就开始大哭了。
这时候,我会拿一个她喜欢的玩具,先分散她的注意力,安抚一下她的情绪;
但别以为玩具就能把她糊弄过去,她看了看,会马上回到要看动画片这个要求上来。
新一轮的嚎啕大哭即将开始。
我会在给她玩具以后,马上告诉她:
妈妈不是不给你看了,我们先休息一下眼睛,2分钟以后妈妈给你再打开。
在这两分钟里,我也会陪在田田身边,和她反复解释:
包括做出2的手势,让她慢慢理解2分钟的意思;
用手挡住眼睛,再打开,这是她最喜欢的peekaboo游戏,
陪伴她度过这个休息的两分钟。时间到了,我就会再给她播放10分钟。
反复几次以后,她体会到了规律;
原来妈妈不是不给她播放,而是休息一会儿以后再播放。
现在一到时间,我说要休息眼睛了,田田就会使劲闭上眼睛再睁开,这样反复几次,告诉我她知道了。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孩子小时候越是缺什么,长大以后就要加倍的补偿回来。只有内心充满安全感和满足感的孩子,才有等待和拒绝的底气。
所以,尽管我们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也不能随意强迫孩子只能按照我们的意志来行动。
只有在充分感受到爱和尊重的前提下,孩子才能真正收获成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