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辨治胸痹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辨治胸痹
点击箭头处“”,哦!!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

辨治胸痹

陈某,男,36岁。2011年10月19日初诊。

主诉:反复心前区痛半年。

患者半年以来反复出现心前区绞痛,疼痛常牵掣至后背痛,持续几分钟后自行缓解,无胸闷。平素劳累后出现后腰疼痛,休息后可缓解;素畏寒怕冷。来诊要求中医药治疗。刻下:纳尚可,眠欠佳,偶多梦,二便自调,苔薄白,质红,脉细小弦。

既往史:鼻炎史10余年,否认高血压病、DM病史。

中医诊断:胸痹(痰瘀交阻)。

西医诊断:心绞痛。

治法:活血通络。

初诊处理:
①紫丹参30g,薤白头10g,降香8g(后下),川芎10g,红景天10g,生水蛭8g,姜半夏10g,川厚朴10g,合欢皮15g,炙甘草6g。14剂。

②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

③冬虫夏草胶囊,每次3粒,每日2次,口服。

④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片/日,顿服。

二诊:患者服药半月,胸痛发作有所减轻,虽有征兆但一直没有发作。近日有鼻塞情况,微恶风;口干欲饮,苔薄白质红有紫气,边有齿痕,脉细濡。

处理:
①上方加苍耳子15g,辛夷花10g,鹅不食草15g,珠儿参20g。14剂。

②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片/日,顿服。

三诊:患者药后诸证平稳,无胸痛发作,近日有鼻塞,无恶风等外感表现,平素饮水少,口干,夜眠时有烘热感,多汗,纳眠可,二便调。苔薄白,根微腻,脉细小弦。EKG示:HR 75BPM,窦性心律,TV1直立(TV1>TV5),左心室高电压。续当原法出入。

处理:
①上方加瘪桃干20g,煅龙骨、煅牡蛎各30g。14剂。

②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

③冬虫夏草胶囊,每次3粒,每日2次,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片/日,顿服。

四诊:患者诉药后鼻塞胸痛缓解,出差停药后胸痛再作,服药后又缓解,唯左侧腹股沟区胀痛不适,近日头皮经常瘙痒。睡觉打鼾较明显,口干夜间烘热感、多汗好转,纳可,二便调,苔薄黄,质淡紫,脉细濡。复查EKG同前。查体:脊柱压痛(-),双“4”征左(+),右(-),双直腿抬高试验(-),指地距5cm。X线示:腰椎轻度退变,腰椎间盘突出,骨盆关节轻度退变。续当原法出入。

处理:
①二诊方加赤芍20g,地肤子30g,炮山甲4g(分吞)。

②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

③冬虫夏草胶囊,每次3粒,每日2次,口服。

五诊:患者药后症情渐释,左腹股沟隐痛发作一次,头皮瘙痒已释,苔薄黄,质淡红,脉细小弦。守上继进。

处理:
紫丹参30g,薤白头10g,降香8g(后下),川芎10g,红景天10g,生水蛭5g,姜半夏10g,川厚朴10g,苍耳子15g,辛夷花10g,鹅不食草15g,珠儿参20g,炮山甲5g(分吞),骨碎补20g,补骨脂20g。20剂。

按语:朱师治胸痹强调从整体辨识,认为冠心病有虚有实,即使实证,亦系本虚标实,实证当化瘀宣通,虚证必须扶正养营兼调气。若虚实不辨,一味化瘀,徒伤正气,于病无益。

【诊治思路】

本案胸痹患者为中年男性,因“反复心前区痛半年”来诊,患者半年以来反复出现心前区绞痛,疼痛常牵掣至后背痛,持续几分钟后自行缓解,无胸闷。患者诉平素劳累后腰痛,休息后可缓解。平素畏寒怕冷明显,眠欠佳,偶多梦,苔薄白,质红,脉细小弦。

朱师考虑此胸痹乃因痰瘀交阻而致,故立“活血通络”为法,以紫丹参、薤白头、降香、川芎、红景天、生水蛭、姜半夏等加减。此为朱师治胸痹之经验方“川芎芪蛭汤”为基础,其中紫丹参、薤白头、降香、川芎为朱师治疗胸痹的经验药对,用治胸中阳气不足、血脉不通之胸痹临床有效,并以复方丹参滴丸、冬虫夏草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以活血化瘀、温补肺肾。

药服14剂,患者胸痛有所减轻,仅有征兆。再服14剂,诸证平稳,无发作征兆,夜眠时有烘热感,多汗,综合考虑为阳虚不潜,乃于上方加瘪桃干、煅龙骨、煅牡蛎温肾精、潜浮阳以安神。再服前方,症情渐释。

【朱师经验】

1.通补结合,标本兼治,创川芎芪蛭汤

朱师治疗胸痹尤其注重宣通胸中之气、畅达气机、温通胸阳及活血化瘀。朱师指出,胸痹在《内经》即有“厥心痛,痛如锥刺其心”“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之记载,张仲景指出“阳微阴弦”为其脉象,即为阴乘阳位之病机也,仲景所创“通阳散结”为主的治疗大法为后世之宗。后世医家多以“温通心阳、益气通心脉”为其治疗大法,方如桂枝甘草汤,或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急救时所用参附汤、独参汤等皆以温通胸中之阳气为根本着眼点。朱师临证以紫丹参、薤白头、降香、川芎相伍,以温通胸阳并下气通脉,临证屡验有效,并创“川芎芪蛭汤”(组成:川芎、黄芪、水蛭、党参或太子参、麦冬、五味子、桂枝、黄精、檀香、丹参、蝉蜕、郁金、炙甘草等)治疗气阴两虚、脉络不通、胸阳不振之胸痹,融益气养阴与活血化瘀、理气通阳诸法于一炉,通补结合,标本兼治。经门人弟子临床证众多验证,效果肯定。

2.五脏皆可致心痛

朱师指出胸痹病在心,但与其他诸证有密切关系,《内经》有“肾心痛”“胃心痛”“脾心痛”“肝心痛”“肺心痛”之说,五脏皆可致心痛,此不可不知也。《难经》有“损其心者,调其荣卫”之法,清代名医薛宝田先生引申其为“荣卫为血脉所生,心为之主,然荣卫起于中州,肝肺脾肾实助其养,养其四脏则心自安也”,其“养其四脏则心自安”实为所独见。此也是朱师临床用黄芪建中汤、桂枝汤及川芎芪蛭汤治疗胸痹之依据之一。

3.活血化瘀非治胸痹之通用法

朱师指出活血化瘀非治胸痹之通用法,不可因“心脉不通”过用活血化瘀,而应当以辨证论治为前提,须知冠心病有虚有实,即使是实证亦是本虚标实证,若虚实不辨,一味化瘀,徒伤正气。而且“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心悸甚者为宗气外泄也,更须忌用活血化瘀药以更伤心气,若必须活血化瘀则以生脉散合四君加桂枝、柏子仁等益心气、养心营、通心气、扶中气,始能收佳效。

特别提示:
由于平台更改了文章分发机制,不按时间推送,而是按权重随机推送,为了保证您能看到我们的推送,不错过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动,请将我们的设为星标,让我们每天与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与国医大师攀谈!

END

【本文选自《朱良春疑难杂症辨治薪传实录》,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陈党红。编辑整理。】

长按上方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进入购买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1009003号-1职业技能证书报考.情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