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抱着别人的玩具不撒手,拿走就大哭,怎么办?
本文转载自:丁香妈妈教育
:
孩子们在一起玩,永远避不开的一个冲突就是:盯上别人的玩具,或者自己的玩具被别人盯上。
玩具总是别人的好,"抢来的"才是最好玩,这种情况让很多家长头疼,总是需要在"霸道"和"认怂"这两个极端间找个平衡。
具体要怎么做呢?抢玩具这种行为到底该怎么插手,下面看看正面管教注册讲师的处理。
以下正文:
之前,丁香妈妈发过一篇孩子玩具被抢,父母该怎么办?后台收到很多家长的留言:
图片来源:丁香妈妈后台留言
明明和孩子说得好好的,不是自己的东西,玩会儿就要还回去,可是真要还的时候,孩子怎么都不肯,哭着停不下来。
相信不少家长都为这种情况头疼不已。
我们今天就请正面管教注册讲师,同时也是二宝妈妈的吴晓邃老师,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1
玩具总是别人的更好玩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每次出门,有经验的家长都会给孩子备一两个小玩具。可是很快发现,宝宝对自己的玩具,玩一会儿就不玩了。但是对于别人的玩具,别说不一样,就算是一样的也会很感兴趣。
「还玩具」对宝宝来说,太难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宝宝对外部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看到不一样的玩具,他们就想去探索,去发现。
再加上物权意识不清,对于一样的玩具,他们认为这就是我的。对于不一样的,他们会觉得,我喜欢的就是我的。
他们很难理解,别人的玩具、公共的玩具都不是自己的。
幼儿期孩子大脑发育不成熟,认知水平低,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的感受,也很难控制住自己对东西的喜爱。
所以,你要他们还玩具的时候,宝宝内心的想法是:
这就是我的玩具,我为什么要还?
我刚发现这个玩具的好玩之处,我还想继续玩呢。你却要我把玩具给别人,甚至还从我手里把玩具拿走。
我不!!!
这时候,如果家长为此着急,对孩子说「不可以」,还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他们会认为自己对玩具的喜爱得不到爸爸妈妈的肯定,但自己又说不出来、说不清楚,就只好采用「哭闹」、「抱住不撒手」、甚至是「抢」的方式,来守护心爱的玩具。
2
如何不吵不闹还玩具?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看到这儿,你肯定发现,强行让孩子还玩具,每次都是一场大战!
在情况允许之下,我们还是要尽量保护孩子的物权意识,让孩子知道「不分享也是可以的」,但在外面拿了别人的玩具,肯定是要还的。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娃不哭不闹地还玩具呢?
不妨试试下面的几种方法。
方法一:日常练习,帮助孩子建立概念
如果是对于 2 岁以下的小宝,他们还不能很好理解大人的话,也不能清晰表达观点,日常可以多多练习「物权概念」和「交换概念」。
物权概念的游戏可以是「猜猜谁的生活用品」,比如:这件衣服是谁的?这个杯子是谁的?这条毛巾是谁的?诸如此类,当孩子猜对了,就给予一个肯定的抱抱,不断重复游戏,可以让孩子学习物权概念,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东西都是他的。
交换概念是让孩子每次在家里要抢别人东西的时候,试试先跟孩子强调:「这是爸爸(妈妈)的,不是你的(这一步是强化物权概念)」,然后可以通过变魔术之类好玩的动作,引导孩子学会「换」,再学会交换必须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
但是即使孩子都懂了这些,去到别人家里,还是有玩上瘾就不愿意归还玩具的事情发生的。我们家哥哥到了三岁多,依然有这样的经历。
提前说好别人的玩具要还,孩子也答应的好好的,但真到了还玩具的时候,孩子就是很难做到。
经过几次后,我总结发现,光提前告知没用,但是如果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进入角色,去感受「如果自己的玩具被抢,别人不还自己的玩具」的心情,效果会好很多,这时候帮助孩子建立的是「换位思考」的概念。
所以,我现在会在家里预设「喜欢别人的玩具,不想还回去」的场景,让他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游戏中提前熟悉。
比如,有一次他扮演哥哥,我演弟弟。我想要拿走他最爱的几只恐龙模型,他就抢回来,我使劲要抢走,还假装哭了。他抢不过去还有点想出手打我,我假装要带着模型回家,他追到门口,用力掰开我的手,想拿回去。
我看出他真要着急起来了,于是喊停,游戏结束。和他展开对话:
我问:是不是不愿意把恐龙模型给弟弟?
他点点头,还沉浸在「戏里」的样子。
我又问:
刚刚是什么感受呢?
他说:
会生气。
我接着引导式问:
如果去别人家里玩,你觉得可以拿走别人的玩具吗?
他想了想说:
不可以。
我又问:
如果你特别喜欢,可以怎么办呢?
他说:
我可以叫妈妈买给我。
我说:
这真是个好办法。那如果买不到,可不可以下次再去玩呢?
他说:
也是可以的。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让孩子去真实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学会感同深受,换位思考。孩子虽然也会有不愿意,但是只要和他再简单共情一下,孩子就会把玩具还回去。
所以,接下来的这一步,想必很多家长都知道,就是共情。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方法二:「抢」玩具现场,与孩子站同一战线
当我们真的遇到孩子不愿意还玩具的情况,千万不要急着催促及否定孩子,或者责怪孩子「明明都知道东西不是你的,明明在家都演练好了,怎么你还是这样子呢?」
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告诉孩子「妈妈(爸爸)知道你很喜欢这个玩具,很想拥有它,妈妈(爸爸)也是很喜欢,很舍不得跟它说再见。」
当这样说,孩子会觉得自己是被理解与接纳的,父母再提出问题或建议,孩子的情绪也会更容易化解。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还不会说话,这么说了也听不懂,其实不然,孩子不一定听懂每一字,但一样可以感应得到。
方法三:游戏法化解现场僵局
当然,我知道更难的可能还在后面。当我们与孩子共情之后,孩子可能还是无法停止哭闹。他们虽然道理都明白,可是无法转移自己对玩具的「爱不释手」。
这时候,我们依然可以用游戏的方法,来弱化孩子对拥有某个玩具的执念。
我们可以玩「玩具捉迷藏」,让孩子把玩具藏起来,让对方来找。一般来说,孩子玩着玩着就会沉浸到游戏的乐趣中去,而不是对拥有玩具上了。或者直接抛开玩具话题,就地取材,仔细发觉周围其他吸引孩子的东西,引起孩子的其他兴趣。
同时,也可以玩鼓励式的「谁最棒」提问。孩子都会喜欢被赞赏,也会喜欢当那个「我能做到」的小孩。所以妈妈可以假装提问:
在这里,谁可以先把玩具送到妈妈手里呢?归还玩具可是很难的事情,小小孩都做不到的,我闭上眼睛,数一二三,看看谁那么棒,会把玩具送过来?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这几个游戏,我自己也会用到,效果都不错。对于特别小的孩子,有时候可以直接就用这一步,通过游戏转移孩子注意力顺利归还物品。
回到家后再回归第一步进行引导练习,就可以避免在外面一些尴尬的状况了。
方法四:复盘法深化引导
当孩子把玩具归还后,我们当场要积极赞扬孩子的进步,回到家之后要强化和肯定孩子的行为。
如果在现场没有妥善处理好,也没关系,我们可以与孩子平等进行交流。比如自己没有及时做到共情,也可以告诉孩子妈妈会不断改进,同时多听听孩子的想法。
有时候孩子不归还玩具,除了喜欢拥有那个玩具以外,还可能是有自己其他的想法或新发现。
事后复盘可以帮助我们倾听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还不会表达,我们可以帮他们说出来,说给他们听,也可以更好促进亲子关系发展。
审核专家 邓欣媚
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
监制:阿童木
排版:Jessi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